在当今社会的复杂情境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有部分人正在逐渐偏离正轨,走向变坏的方向。他们可能被欲望驱使,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然而,胡锡进却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他正在变好。胡锡进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立场,在舆论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用理性的声音去剖析问题,引导公众思考,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转变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迷失方向的人,让人们看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直到七年前,我才知道胡锡进是谁。
此前,我一直拒绝阅读《环球时报》,而且与《环球时报》有关的新闻,我一概不点开看。
某一天,当我通过别人在朋友圈转发的一条文章,意外知道胡锡进这个人的时候,我特地在网上搜了搜他的资料、文章和微博。当时的我,被他的叼盘言论,气得真想狠狠扁他一顿。
我相信,不单单是我。很多右派,估计都有过揍老胡一顿的冲动。
2020年4月,正式开始写公众号之后,我偶尔会在文中拿胡锡进开开涮,骂一骂他。必须承认,我义正词严地痛骂胡锡进的原因,其实,并非那么光明正大。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厌恶老胡两面光的叼盘言论,更大的原因却是,我心里非常清楚,和大多数自媒体作者一样,骂胡锡进,既是一种安全的勇敢,也是一种变相的投机。既可以发泄自己的内心不满,又不会遭到平台的禁言处罚。可谓一举两得。
那一年,老胡被举报在外有私生子。我跟着网友们一起在网上不断跟帖起哄,真心希望,调查结果宣布“举报属实”,然后,把胡锡进撤职。
遗憾的是,老胡最终的清白让很多人失望了,然而,不久之后,胡锡进到了退休年龄,真的告别《环球时报》了。
人的顿悟,总是在某个自己毫无预料的瞬间。读到胡锡进退休的新闻的时候,我既感到开心和解恨,但是,心里却突然莫名其妙地对他的离去产生一丝不舍。那一刻,我忽然隐隐约约看到,在胡锡进身上,其实有着可爱可亲的一面。
我们骂他,更多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担任“叼盘侠”,实属胡锡进作为《环球时报》主编的工作职责。
与多数主要依靠体制力量发行的官媒不一样的是,《环球时报》是中国少数几家依靠市场化运作进行销售并且非常成功的媒体之一。
顶级官方媒体固然拥有权威地位,却不免显得太过高大、严肃、正式,以至于除了体制内人士会去阅读,普通老百姓往往不愿接触,从而影响了大政方针被民间所理解。
如何用平民百姓更加容易接受和入耳的通俗化、浅显化的语言,把国家的政策意图清晰地传达到民间?于是,以显得不是那么官方的商业化形式出现的《环球时报》诞生了。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胡锡进作为报社主编的角色定位:他既不能突破宣传口径自由发挥,又必须对标准化语言进行软化处理,让它们更加柔顺丝滑地被大众所理解。
因此,“叼盘侠”算得上是主编胡锡进所做的一个媒介策略和商业智慧兼具的成功的自我形象设计,尽管这也让老胡显得太圆滑老道而不时遭骂,甚至屡屡被当做世故的小人。
叼盘,既属于胡锡进的工作需要,也着实让他利用环球时报这个平台,在微博上积攒了多达几千万的海量粉丝,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重量级自媒体大V。
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客观地把胡锡进和其他几个“爱国”自媒体大V做一个对比,我相信,对他的厌恶,马上会消除一大半。
首先,和其他几个靠煽动仇外做“爱国”生意的自媒体大V相比,胡锡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固然经常发布一些批评美国的言论,但是,老胡的反美言论,更多是基于国际战略角度,而不是极端民族主义立场。(这一点,读者朋友们一定要懂得辨别)
换言之,胡锡进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但是,他反对大家一窝蜂去仇恨美国,他从不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尽管那一定能给他带来大量的流量。
其次,和某些靠煽动社会撕裂获取流量和赞赏的自媒体大V不一样,胡锡进从不煽动反资本、反精英的民粹主义情绪,更反对社会撕裂。
在这个网络世界被严重撕裂的自媒体时代,煽动对立的言论最容易获得流量和赞赏,所以,某些丑陋的大V不惜疯狂攻击民营企业和知识精英,不惜把这个社会引入歧途。他们的心里,只有个人利益,没有社会责任。
胡锡进固然也在乎个人利益,但是,他从不煽动对立,而且一再强调和呼吁,不要动不动对什么都进行政治化解读,中国社会不能被撕裂。
由此可见,胡锡进是一个内心怀抱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人,而不是那种捞够了就开溜的骗子自媒体大V。
第三,和某些大V巴不得所有批评自己的自媒体都被禁言封号,好让自己的“爱国”生意更加火爆不同的是,被骂得最多最狠的胡锡进,一再反复发文呼吁:“老胡不希望中国的互联网上只有一种声音。”
胡锡进反对对那些持与主流叙事不同的观点,并且经常批评嘲笑老胡的自媒体轻易实施禁言,这足以说明,老胡拥有一个文化人最起码的胸怀。
我对老胡的好感飙升的时刻,是2023年的万圣节。
那一夜,上海街头真是前所未有的火爆。大量年轻人们使出各种创意,释放无尽激情。
然而,青年人的某些略显低俗的庆祝方式,很快就引来一些担忧和质疑:这个节日如此火爆,是不是欧美文化入侵?
面对就业压力上涨、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现在的年轻人活得真的太辛苦了、太压抑了。一年到头,他们就这么一个万圣节可以开开心心地释放自己。
当这仅有的一点快乐都有可能失去的关键时刻,胡锡进挺身而出,为年轻人说话:“年轻人玩一下又怎么了?我们的社会需要包容这种现象。”
判断一个人心地是否善良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这个人是否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是否愿意为与自己无关的人群的快乐和幸福公道地说上几句?
看到老胡为年轻人撑腰的那一刻,我对他的看法发生了极大的扭转:这个人外表圆滑世故,骨子里暗藏几分善良。
前几天,湖南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引用了胡适的话,引来大量极端分子的网络围攻,因为“胡适是汉奸”。
湖南师大悄悄修改了微博,抹去了胡适的名字。对此,胡锡进提出强烈的批评。
他认为,大学应该坚持原则和底线,不应该对极端自媒体让步。这样做,只会助长它们的嚣张气焰。
从胡锡进退休后这几年的言行,不难看出,他的本性不坏,心存善念和社会责任感。在韭菜市场所提供的巨大流量诱惑面前,很多人正在变坏,胡锡进却正在变好。
作为普通网民,理性客观地评价胡锡进,是读懂这个国家的重要一步。
我差点意外身亡:理性人士,保命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