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一天
,周总理正在中南海参加一个会议
,然而就在谈话进行到关键时刻。
周总理的秘书急匆匆的跑进会场,
正在开会的周总理看到秘书赶来,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紧急事件
,立马询问怎么回事。
虽然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但在听完秘书汇报的案件后,
一向性格温和的周总理还是直接将身旁的茶杯摔碎。
随后周总理拍着桌子向秘书说道
,这么重要的科学家,怎么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现场的这一幕让许多参会人员感到惊奇
,他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引得周总理如此愤怒。
而秘书汇报的内容,就是
一名两弹一星元勋被暴徒围殴,因为失血过多而丧命。
事后得知这起恶性案件的粟裕将军,更是亲自去围捕这几名凶手。
那么,遭到暴徒攻击的这位科学家是谁?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出身寒门的科学家
这位科学家名为
姚桐斌,
1922年出生于江苏黄土塘镇,当时正值军阀混战的年代,
全国各地的百姓因为战争的影响,生存条件十分艰苦。
而姚桐斌的家庭是贫农成分,靠着父亲和兄长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尽管条件艰苦,姚父还是出钱让姚桐斌上学。
可在小学上完以后,姚父就再也供不起学费了,准备让姚桐斌回家跟着自己务农。
当时
姚桐斌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学校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
都跑到姚家,劝姚桐斌的父亲支持孩子继续上学。
姚桐斌的父亲也知道种地是没办法改变命运的
,最后就决定坚持下去,供儿子继续读书。
入中学以后,姚桐斌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在空闲时间为家人做点杂活,每天都在课堂和市场上来回奔波,最终上完了中学。
在后续参加招生考试的时候,
姚桐斌以优异成绩位列江西省省考第一,考入唐山工学院。
随后,
姚桐斌在学校里获得了公派留学的名额,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
英国的几年时间里,姚桐斌废寝忘食的学习,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以后,
姚桐斌前往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助理教授。
在德国这种工业强国的大学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可见
姚桐斌在学术上的造诣是非常高的。
姚桐斌在德国工作的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
为了建设国防科技,中央号召世界各地游子回国支援建设。
姚桐斌在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着急着要回国
,曾经在那个黑暗年代成长的姚桐斌,深深意识到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虽然在德国有着很高的收入和前程,但这并不能阻挡他的爱国之情。
但
对于这样的科技人才,德国政府也十分看重
,再加上当时的德国有着美国的强烈干预,他们更不想放任姚桐斌回到中国。
所以当姚桐斌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立刻遭到了对方反对,
最终在周总理的外交干涉下,姚桐斌才在1957年回到中国。
二“两弹一星”功勋
姚桐斌回国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筹建703所,
这也是中国当时唯一的航天材料和工艺研究所。
姚桐斌接手这个任务的时候,身边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并且办公场地和科研设备也是一穷二白。
但姚桐斌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退缩,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的海外科学研究人员回国支援建设。
慢慢的,
研究所从最开始的十几人增加为几百人,成为了第一个科研和生产的联合体。
也就是在回国进行国防建设的这段时间里,
姚桐斌结识了自己的爱人彭洁清,
彭洁清出生于湖南岳阳,父母是做小生意的。
从小的家庭情况相比于姚桐斌要好上一点,
后来在父母的支持下,彭洁清前往美国留学,获得了纽约大学的硕士学位。
两人结识于一场舞会,一见钟情之后,在组织的见证下,成为革命夫妻,
在往后的岁月中养育了三个孩子。
在科研上,姚桐斌的贡献是巨大的,
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水平很低,许多工业材料都无法自主制造。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中央提出了“两弹一星”的研制计划。
姚桐斌曾在伯明翰大学获得过冶金学博士学位,他当时就负责解决研制火箭中所用的材料问题。
在姚桐斌的带领下,中国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了高温钎焊合金
,这种材料拥有着很强的耐高温性能,是火箭制造中的重要一环。
在研制出高温钎焊合金以后,
姚桐斌还发明了“发汗材料”
,能够
将火箭发射后发动机内的几千度高温迅速下降到一百度左右。
冶炼和材料学上的高超造诣
,使姚桐斌在极短时间内解决了703所的几百个课题
,这些研究成果很多都被应用到了中国的火箭卫星事业中。
姚桐斌带领团队发明的许多工业技术,一直到现在还在沿用,他
是名副其实的“两弹一星”元勋。
对于这样的科技人才,周总理和一众解放军将领都十分重视
,根据他所做出的贡献,按理来说应该获得一个优渥安全的生活环境。
让他在获得生活保障的同时,为中国的国防事业继续奋斗,可
这一切都随着1968年的一场意外而彻底结束。
三被坏人残害
1968年的时候,社会上的许多科技人才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和打压
,但像姚桐斌这样对国家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一开始还是受到了中央领导严密保护的。
可随着乱象的持续深入,姚桐斌这种去外国留过学的人就成为了反动分子的目标。
在同年6月的一个周末,姚桐斌正在家中照顾孩子的时候,
几个戴着袖章的年轻人闯入了姚家。
他们没有过多言语,就对着姚桐斌进行一场殴打,
这时的姚桐斌已经46岁,因为长期熬夜工作,身体情况非常不好。
当时彭洁清没在家中,家里只有姚桐斌和三个孩子,孩子们看到父亲被人打,因为年纪还小,都着急的大哭。
哭声引来了邻居,
但那些暴徒明显是受到人指使的
,所以对邻居的拦阻和劝告不当一回事,
将姚桐斌拖拽到外面的街道上后,继续对着姚桐斌施暴。
一直到姚桐斌倒在血泊中昏迷过去,几名暴徒才离去,邻居将姚桐斌抬回家里的客厅,
可还没等到彭洁清回到家中,姚桐斌就已经因为出血过多而离世。
事后经过法医查看,姚桐斌是因为钝器击打头部,造成的重度颅脑损失而死亡的。
“两弹一星”的功勋当街被暴徒殴打致死,这种事很快就传到了周总理那里。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向性情温和的周总理,罕见的将水杯摔碎,以此表达心中的愤怒。
周总理下令严查,
而粟裕将军因为之前与姚桐斌有过交集,也十分敬重这位爱国科学家
,当即带着警卫前去搜寻凶手。
但最终因为社会秩序的混乱,再加上当时的许多突发事件,导致几名凶手一直逍遥法外。
一直到这场政治风暴过去,彭洁清在1979年向中央写信,要求还丈夫一个公道。
执法部门才将这起旧案重新翻了出来,
最终将杀害姚桐斌的两名主犯于某和高某逮捕
,但此时距离姚桐斌离世已经过去11年时间。
因为这场命案牵扯到了许多敏感人物,这两名杀人犯并未被从严判刑,分别被判处15年和13年有期徒刑。
之后
,中央将姚桐斌追认为革命烈士,并向彭洁清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1999年,
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再次追授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将他的铜像树立在703所,供后人永远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