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曼施坦因提出进攻法国的“镰刀计划”(后称曼施坦因计划)也是他被下放到基层以后才提出来的,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以后,德军统帅部迅速将目光瞄向了西欧各国,此时,希特勒的想法先要打破英法的同盟,最终再占领英伦三岛,但如何进攻法国就成了当时德军最头痛的问题,因为法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搞了一个外表看似非常强大的马其诺防线。
此时,因与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等不合群的曼施坦因被撵到了第38军当军长,在其它人提出各种进攻方案的时候,他也拿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看似德军统帅部集思广益的做法,却屡屡遭到总参谋部和一些高级将领的阻挠,原因就是曼施坦因的方案太过冒险和不切实际。因为“镰刀计划”是一个奇袭计划,它的中心是要绕过马其诺防线,从原始森林阿登翻越,对于德军赖以生存的装甲部队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德军一些高级领导之所以看不上曼施坦因的计划,一是曼施坦因天生孤傲,鹤立鸡群。从曼施坦因的简历中能看到,他的成长史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和超常的本事吃饭,其中也有一些老关系。在后期的作战中,他总是能出其不意,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其它将领做不到的。这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二是“镰刀计划”是德军前所未有的尝试,德军决策层不敢冒这个风险,一旦穿越阿登森林失利,后果不堪设想。三是哈尔德等总参谋部人员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如果用曼施坦因的方案,参谋部的脸面何在?
另一方面,曼施坦因提出“镰刀计划”又与希特勒的闪击战想法不谋而合。对于多数人的唯命是从,曼施坦因却有他独到的见解,在他认为,希特勒是个喜欢冒险和把战场当作赌场的人,经过前期闪击波兰的试验,曼施坦因感到进攻法国用传统的进攻方法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认真研究了行军路线,还将1914年德法战争时进攻计划进行了参考,这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要内容就是突然袭击和快速机动,通过在马其线防线佯攻,主力从阿登森林突袭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后再对法国实施进攻。曼施坦因计划虽然冒险,但与希特勒的闪击战要领却非常吻合,特别是重视了对装甲部队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个方案得到了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的老上级龙德施泰特的支持,在经过多次论证后,最终摆到了希特勒的案头。
当然,希特勒也不是傻子,他综合各方提出的方案计划后,着重对曼施坦因计划进行了研究演练,在权衡利弊后最终下定决心用这个方案,为保险起见,还采取了分A、B、C三个集群进攻的方法,其中两个打佯攻,一个打主攻。可以说,曼施坦因计划使德军的闪击战得到了很好的检验,也为曼施坦因进入德军决策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事实上,正是曼施坦因计划使德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低地国家和法国,从而为闪击苏联积累了经验。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参考资料:《二战全史》《失去的胜利》
精彩推荐:列宁格勒战役,勒布元帅2次进攻失利,为何不放弃北线增援莫斯科
二战英德战争,丘吉尔如何踢好头三脚?信心比实力更重要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A集团军群为何回防困难?自身难保等米下锅
二战库尔斯克战役,为何空战成为坦克大决战的序幕?苏军以逸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