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递百年中法情:中法人文交流对话沙龙》
近日,中法人文交流对话沙龙成功举行,“船”成为了传递百年中法情的独特纽带。沙龙汇聚了中法各界人士,大家齐聚一堂共话人文交流的丰硕成果与深远意义。从百年前中法之间通过航船开启的贸易往来、文化互通,到如今在教育、艺术、文学等多领域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现场氛围热烈,思想在这里碰撞出绚烂火花。这一沙龙不仅加深了中法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欣赏,更为续写中法友谊新篇章,推动双方在人文等更多方面的合作迈向新高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7日,“船”递百年中法情——中法人文交流对话沙龙在中国船政文化园区的轮机车间举行,中法两国的专家学者畅谈中法交往史上的船政佳话。
沙龙活动现场。
百年前,船政与法国交流合作,开创了中法人文交流“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先河。
在中法建交60年之际,船政文化作为中国名片走进法国巴黎,“船政之友”国际交流中心在马尾揭牌,船政成为越来越多法国友人来福州的打卡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万喆说,百年前中法人文交流的船政往事堪称中法人文交流历史的典范,为世界文明互鉴作出表率。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两个文明大国不断拓展多领域文化合作,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例证。
华南师范大学特聘副研究员齐悦讲述了华人法语文学先驱、船政学堂毕业生陈季同的外交与文学实践。陈季同是中国最早的国际法专家,他的著作轰动欧洲文坛,并受邀到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演讲。当时正在该校学习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因为陈季同的外交才干和文学成就,法兰西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民教育勋章”。
法国建筑工程师巴巴格利亚·维克多发表题为《浅谈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中法交流》的演讲。他说:“船政文化架起中法人文交流之桥,船政工业遗迹承载着中法两国的共同记忆。我们应该保护好船政工业遗迹并讲好故事,使其成为新时代中法交流的桥梁纽带。”
在对话沙龙阶段,法国船政文化学者魏延年、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教师乔丹·佩斯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式美学遇上法式浪漫”的话题展开探讨,并就如何续写全新的中法故事进行了讨论。(记者 马丽清 通讯员 吴丹红 毛淑文/文 记者 包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