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大学生“顺风车事件”引发诸多关注。事件中的双方可谓一个“莽”一个“横”。司机在行程中可能因某些状况表现莽撞,未能妥善处理与乘客的关系。而女大学生也显得很“横”,双方矛盾不断升级。这一事件反映出在出行服务中,良好沟通与相互尊重的缺失。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若都带着情绪与过激的态度行事,必然导致矛盾的激化,从简单的行程问题演变成广受争议的社会事件,也警示着人们在类似的人际交往场景中,需要克制情绪、遵循规则、保持理性与包容。
人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而是在特定刺激下会作出特定反应的人。
01
天津顺风车这事,有些难评。
幺蛾子一个接一个,咱还是先聊聊事情经过。
19岁的小康,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12月30日上午,她打了辆独享顺风车,从蓟县大学城赶往滨海国际机场。
电话中,她和车主约定好,10点半出发,赶中午12点55分的飞机,高速费用两人分摊。
没多久,车主按时到达起点,小康却玩起了失踪。
连打两次电话,不接。
等了几分钟后车主再打,这回接是接通了,但小康说自己有事情没有忙完,叫车主等等。
车主表示理解,还提醒小康她临近飞机起飞时间,最好尽快出发。
可过了十分钟,小康还是没上车。
电话联系,总是说再等五六分钟。
车主有点着急,说再不出发肯定赶不上飞机。
小康那边一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样子,说她刚考完试,还有五六分钟才能到,实在不行她可以改签。
听到这话,车主怒了:“你改签?我都到了!你还有多长时间能出来?”
小康又回:“五六分钟。”
就这样,定在10点半出发的车,被小康磨蹭到10点51分才开始行程。
可她拉开车门,发现车上还坐着其他乘客。
司机打招呼说这是他的亲友,小康若是不介意,可以为她减少15块钱的高速费。
小康答应后如约上车,但从他们的交谈中,她发现所谓“亲友”,其实是另一位乘客。
同时,司机还在联系另一拉货的订单。
这意味着,要绕一段远路。
小康不满,觉得自己花高价打的独享车,现在不仅变成了拼车,还要陪别人去绕路,那赶不上飞机怎么办?
车主也有脾气,说小康既然要赶飞机,一开始就不应该迟到那么久,也解释自己只是给家人拿个病历本,不会耽误多久。
两个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吵到最后,车主一脚刹车,停在了高速应急车道。
一边骂骂咧咧“我不拉你了,下去!”,一边拉开副驾车门,把小康拖拽出来,连同她的行李一块扔在路上。
小康惊呼:“这是高速!”
对方横得很,满口脏话:“我管你高速不高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