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塔重建400周年专题展开展:回顾历史与文化的盛事》
罗星塔重建400周年专题展拉开帷幕,这一展览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步入展厅,仿佛穿越时空,400年的岁月在展品和资料间缓缓流淌。展会上,详细展示了罗星塔重建的历程,从最初的规划到一步步的修葺,诸多历史图片与文献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坚韧。还有关于罗星塔在不同历史时期意义的阐述,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航海的重要标志,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此次展览吸引着众多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在纪念重建400周年之际,传承与弘扬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瑰宝。
一起了解“中国塔”的前世今生
罗星塔重建400周年专题展开展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在福州马尾,有一座因航海而闻名世界的“中国塔”——罗星塔。11日,罗星塔重建400周年专题展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开展。展览以“罗星胜迹 溯古及今”为主题,首次系统梳理、展示罗星塔及其所在地的变迁,并公开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全面展示罗星塔的历史和人文风采。
专题展以罗星塔及其所在地的发展变迁为脉络,分罗星塔的地理历史、五口通商后的中外往来、罗星塔与社会生活的交融以及反映罗星塔价值的艺术作品四部分展出。据悉,罗星塔初建于宋代,原为木塔,塔基沿用至今,明万历年间倾毁,天启四年(1624年)重建,改用石砌,楼阁式七层八角,塔座直径8.6米,高31.5米,晚上塔顶灯光四射,引导航船。
本次展览将专题展和老物件展、书画展、科技体验等进行串联,实现了古韵与科技的融合。展览通过大比例尺实物模型和VR技术,让公众沉浸式感受罗星塔建筑之美和人文之美。“塔影意未穷”展区展示清末至今世界各地摄影师、画家所创作的关于罗星塔的画作、摄影作品。“罗星塔迹忆”展区展示了非遗传承人董雅萍、檀俊灶创作的罗星塔剪纸、版画作品。
作为闽江门户标识,罗星塔在清代的舆图中曾被大量载入。展览集中展示清代所绘制的福建沿海舆图,通过舆图解读罗星塔的自然人文地理样貌。其中,长约5米的《福建省海岸全图》被等比例搬到现场,该图是研究明末清初福建沿海地貌、军事防卫及海丝信息的珍贵史料。闽关铜元、福建官局造贰毫银币、总理纪念币、1901年盖有罗星塔八卦戳的实寄封复制件等罕见展品集中亮相,生动讲述船政铸币史和福州邮政史。此次展览通过实物及图片,展示了从八卦戳、英汉大圆戳、中英文小圆戳到腰框戳、干支戳、三格实线英汉日戳等罗星塔邮戳样式的演变,吸引一大波集邮爱好者。
作为福州重要的城市地标、文化坐标,罗星塔还有独属于福州人的乡愁记忆。此前罗星塔公园管理所通过物品征集活动,向广大市民征集了部分珍贵老物件、老照片,在此次展览上公开亮相。
据了解,展览由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主办,罗星塔公园管理所、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承办,将持续至9月初。(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吴丹红 江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