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新发现32处水下遗址》
福建新发现的这32处水下遗址宛如一部部被岁月尘封的史书,静卧于水底等待解读。这些水下遗址是历史的沉淀,它们见证了福建地区往昔的繁荣与沧桑变迁。从水下考古角度看,每一处遗址都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或许隐藏着古代航海贸易、渔业发展或者居民生活的蛛丝马迹。它们可能有着古老的沉船残骸、遗失的陶瓷器具等文物。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福建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中国水下考古事业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素材,有望让人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福建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地位与贡献。
记者近日从福建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福建水下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于2024年5月初启动,至2024年10月中旬全面完成,共普查水下遗址48处,其中复查16处、新发现32处。
据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士介绍,新发现的32处水下遗址包括平潭分流尾屿沉船、赤礁屿一号沉船、赤礁屿二号沉船、老牛礁一号沉船、福清东壁岛沉船、泉州晋江将军岸屿沉船、厦门大牛礁沉船、漳州半洋礁一号沉船、漳州圣杯屿沉船等19处重要的沉船遗址和13处水下遗物点。以区域划分,14处新发现水下遗址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域,4处位于福州地区海域,3处位于莆田地区海域,1处位于泉州地区海域,2处位于厦门地区海域,8处位于漳州地区海域。
据了解,福建水下文化遗产丰富,遗址时代序列完整、类型丰富,对深入研究古代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和贸易史都具有重要价值。这些珍贵的水下文物重现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实证了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记者 陈黎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