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乔显佳 张宇宁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史前考古大发现入选202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发掘终有一天结束,曾经备受瞩目的考古现场该如何收拾?
对于遗址或墓葬,考古发掘后一般采取取走文物——回填掩埋,或将地块交于他用等措施,少部分因为比较重要,迁址复建。也有一些重大发现,如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以及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等,采取建设博物馆或遗址公园的办法,最大程度保护遗产发挥作用。此次赴沂水跋山遗址群采访中,多位考古相关人员表示:跋山遗址最好采取“原址保护”。
遗址有抽水设施,仍有渗漏现象
记者在跋山遗址考古现场看到,发掘地位于在亚洲高度首屈一指的跋山水库大坝下游,位于一片向阳山坡的下部。考古队在清理到最下一层文化层时,已经出现河沙。
尽管现场有提前布设的抽水设施,水泥防水,考古工棚外还有半圈石坝,但是,地下水仍时有渗入。这种潮湿环境,对出土文物保护有很大的妨碍。
经过将近三年耐心细致的考古作业,多达4万枚石质、动物化石等遗物已经被提取,部分表面大型古生物化石也被取走。有在场考古工作人员称,尽管目前尚未提取到人类的骨骸或骨骸化石,但通过打制石器的存在,已经证明当年有人类活动。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不排除直接发现人类的骨骼或骨骼化石,那对科学研究将具有特殊研究价值。
将拦水坝外扩,建设永久性保护展示设施
沂水县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尹继亮介绍,跋山遗址的发现颇具戏剧性,最初是2020年8月份,由一位钓友在钓鱼过程中意外发现的,后来照片上网,流传很快,沂水县博物馆闻讯后报警,警方马上上门收缴被搬回私藏的遗物。
2021年,沂水跋山遗址经批准后正式发掘。为避免下游水库汛期对发掘现场的倒灌,先花了约1000万元建成一道石坝,将发掘区与湖水隔开。下一步,文物部门有意在石坝外面再建一座大坝,通过打桩、注浆等方式,彻底将雨水挡在外面。具体还需要后续召集各路专家,充分讨论、评估后方可定案。
据介绍,鉴于沂水跋山遗址的重要价值,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经做好“打持久战”准备。2023年11月29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沂水县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揭牌。接下来,将通过深入、持续工作,对包括跋山遗址群的80几处遗址点以及尚未发现的遗址点开展工作。
在原址建设遗址公园,体验做“古人”的滋味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考古处范承泰说,原址保护是文物保护基本原则,只有原址才能了解古人生存的环境,发挥文物社会教育功能。对于跋山遗址来说,首先通过考古研究清楚10万—1万年人类是怎么生活的。因此,今后在跋山遗址发掘区建设遗址公园和博物馆是必要的,可以开展类似“当一天古人”的创意文化体验游活动,面向广大大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游,体验打制石器和制作骨器的过程,了解祖先的真实生活,同时更清晰准确地了解曾活跃在这方水土上的古代动物。
未来跋山遗址公园或景区也可与周围的跋山水库,艺术革命烈士陵园、葛庄阻击战旧址等革命遗迹串联,打造成“红+绿+古”的旅游线路,丰富区域市场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相信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沂水纪王崮文物移至县博物馆展陈
沂水县上次与全国考古“十大”结缘是在11年前。2012年,位于该县天上王城景区(纪王崮)内约577米高山崮顶部,惊现一座距今约2600年的春秋国君级大墓,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漆器,以及殉马坑、殉狗和疑似殉人。2013年,由当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担纲的此次发掘获得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虑到纪王崮山顶暂不具备收藏存放文物的条件,出土的这批文物随后移入沂水县博物馆存放,现正进行展陈。留在发掘现场的仍为当年两处墓穴大坑,复制两件铜鼎放在原来出土的位置。墓坑周围用图文方式展示出土文物的情况。在两座墓坑上,建有保护大棚可挡雨。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受山顶斜坡地势、石灰页岩土质和降水等影响,墓坑一边已出现坍塌。
据在场天上王城景区总经理王方亮介绍,景区2008年建成开园,正是基于纪王崮传说“纪侯大去其国,居于此”,取下“天上王城”的名字,并推出大型马战“王城之战”。2012年春秋古墓的大发现,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证明山顶果真曾是一座春秋故城。此后景区利用考古发现,开发了多个研学旅行课程,在业界打出了“王城研学”的牌子,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产品。“在国家专项资金的保障下,2024年有关方面将对春秋古墓上的展示馆进行施工,据说,效果图非常漂亮。建成后将一号墓、二号墓连在一起,可全面提高游客的可参与性,体验性,彰显文物保护的公益属性。”
等到纪王崮展示馆落成后,当年取走的部分春秋文物,将以“真身”或“替身”的形式,重新回到墓中,回到当年出土时的位置,向游客展示春秋贵族的葬俗和风采。
上一篇:运动如何消除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