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评价西汉王朝的首位皇后兼首位皇太后,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其才干,二是其歹毒。例如同姓司马的两位史家,西汉司马迁: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吕雉临朝称制后打造出一个盛世。唐朝司马贞:高祖犹微,吕氏作妃。及正轩掖,潜用福威。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汉高祖刘邦刚去世便腾出手对付其子嗣和宠妃,采用残忍手段将其虐杀,儿子汉惠帝离世哭了却不是真的悲伤,只是在担心自己的权势被损害。享受、权势和地位,从汉朝建立至离世,吕后拥有的都是最顶级的,不说能真的呼风唤雨,但指鹿为马、号令天下无所不能是可以的。废立皇帝都可以,还有什么事是她不能做的吗。可吕后始终是一个可怜的女人,为什么呢?因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丈夫刘邦和儿子刘盈都十分讨厌她。
没什么存在感的女主
吕后嫁给刘备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种贤妻良母的状态,操持着家里家外的事,让刘邦起码处于衣暖、食饱、寝睡,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老被大嫂白眼。刘太公对自己最不成器的儿子娶回来的温柔贤惠、勤劳美丽的女人十分满意,总觉得刘邦捡了大便宜,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其他人稀罕吕后,刘邦稀罕吗?史书没说,也没记录关于刘邦和吕后的恩爱故事,只留下吕后代刘邦受苦及吹捧刘邦是神圣的事迹。从吕后嫁到刘家开始,直到吕后主动参与策划诛杀楚王韩信的阴谋当中,吕后的存在感一直不强,无论对史料还是对汉王麾下文武。戚姬都比她强。
诛杀韩信一事,吕后彰显了自己的皇后威势和个人手腕,令下面的臣子和异地的诸侯王胆寒;从这时候开始,吕后的一生才真正开始。《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刘邦对于发妻吕后的作为也评价:吕后真而主矣。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也就是说,刘邦承认吕后是大汉的女主人,已经服气。而这话是对“杞人忧天”、担心被吕后清算的戚姬说的。刘邦要废年老珠黄黄脸婆的吕后的儿子、不类自己的刘盈的太子之位,要立貌美如花很受荣宠的戚姬的儿子、类自己的刘如意为太子。
跟刘邦对着干
刘邦要废,吕后不让,三番两次地鼓动大臣阻挠,刘邦心中的不爽之情可想而知。况且,吕后多年囚徒生活、常年种田干活的身体,已经让见识过无数美人、天下第一人的刘邦看不上,甚至有点厌恶,所以每每外出都带着戚姬,而不是吕后。虽有着让吕后坐镇后方中枢的考虑,但也有很多刘邦自身的喜好厌恶。刘邦因吕后没教好刘盈而厌恶她,也因刘盈过于软弱一点都不像自己厌恶她,形成一个厌恶循环。身为皇帝的刘邦对待吕后的态度更像一个公司的创业合作伙伴,而不是像老夫老妻的亲密熟悉。另外,刘邦提了数次废立太子的意见,都被吕后带着群臣怼回去。刘邦不能把气和不满撒到群臣身上,但能把气撒到吕后身上,所以讨厌肯定是讨厌。
残忍吓哭儿子
而刘盈呢?相当地不理解母亲吕后做的那些事,甚至都不认为那是为了自己。太子刘盈面对父皇刘邦的废黜之举并没有过多的反抗,完全听天由命,人事也不尽,任由其他人的摆布,并不在意未来的大汉皇位。即便是因吕后的功劳登上天子位,也没有多少欣喜,及对母亲吕后的感谢敬意。刘邦驾崩,吕后向戚姬发泄自己多年的愤怒和不满,用上各种极刑凌辱虐待,最终让戚姬人不人、鬼不鬼,没有过去丝毫魅惑汉皇的美人样。这些事做完,吕后心里舒服多了,就请来汉惠帝刘盈观看自己的作品。
刘盈见后,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刘盈看到吓得大哭,因此而生病,一年多不能起来。他不愿再见到自己残忍歹毒的母亲,便派人去见太后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拐了个弯说,这不是人做的事,我身为你的儿子,是不能治理天下的。刘盈之后基本上再也不愿见吕后,成天在宫里饮酒宣淫,不理朝政。而刘盈的病在自己的放纵下越来越重。
俗语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吕雉是既可怜又可恨,身为妻子被丈夫厌恶,身为母亲被儿子辱骂,这是何等的难受,可这一切不都是她自己一手促成吗?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