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产品遭遇同质化竞争,如何跳出价格战泥潭?技术创新能否打通堵点?
8月5日,带着这些关乎农业未来的追问,2025“农商行杯”首届巴渝新农人创业融资能力大赛农业经理人赛道暨第三片区分赛在黔江区举行。来自重庆各区县的数十名农业经理人齐聚一堂,以“8+2”(8分钟路演+2分钟答辩)的形式同台竞技,用一个个扎根乡土的创新项目,回应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农创项目
本次赛事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联合主办,黔江区人民政府协办,旨在为农业经理人搭建融资对接与能力展示的平台。
5名现场评委组成专业评审团,分别来自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重庆农商行和黔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他们从政策适配性、金融可行性、技术落地性三个维度,对项目的产品分析、市场分析、商业模式、拓展计划、风险对策进行综合评分。评分规则采用“去高低分取均值”的方式,确保结果公平公正。
“我们不仅看项目的盈利能力,更看重其联农带农的辐射力。”来自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的评委表示,赛事设置的核心目标是筛选出既能实现商业价值,又能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质标杆。重庆农商行则为项目开辟了融资绿色通道,可优先获得授信评估服务。
评委认真聆听选手项目讲解。
全产业链思维破解农业痛点
在当日的路演中,“产业链延伸”“科技赋能”“品牌化运营”成为高频词,新农人们用实际项目诠释着现代农业的创新路径。
廖秋带来的“渝椒惠农——怡心庄园”项目,整合川渝7000亩花椒基地,通过自动化烘干设备和大型冷库实现错季销售,破解了花椒“储存难、价格波动大”的行业痛点。“我们将普通花椒批量销售保规模,优质花椒错季溢价销售创利润,2024年带动6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超2万元。”她展示的与1万余家餐饮门店的直供合作协议,以及“廖大师调味料”出口海外的成绩单,赢得评委认可。
丰都县张晓茜的“枇杷价值链”项目,以400亩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分季度协同作战(一季度防冻保果、二季度采收销售、三季度树体修复、四季度花果管理)实现高效运营。项目引入水肥一体机、物联网系统等设备,使人工成本从42% 降至23%,精品果率从52%提至78%,同时通过文化传承增强凝聚力,展现了规范化管理与科技赋能的双重成效。
黔江区本土选手任圣的“山地智慧农业”项目,针对武陵山区复杂地形的农业现代化难题,引入无人机飞防技术,实现农药用量减少50%、用水节约90%,年作业面积达28万亩,成为重庆低空农业经济的标杆。
此外,江津出口花椒产业链、南方樱桃脱毒种苗、果酒产业等一个个接地气、有前景的项目,勾勒出重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
图说:项目路演现场
让更多农业创新成果走向市场
经过全天激烈角逐,多个项目凭借综合实力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市决赛。作为2025“农商行杯”首届巴渝新农人创业融资能力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第三片区分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大赛四个赛道已完成三个片区的选拔工作。据赛事组委会介绍,全市决赛将在所有分赛结束后启动,晋级项目将在第四季度角逐最终大奖。
“从田间地头到资本舞台,新农人们正在用创新思维改写农业的传统定义。”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将持续跟踪所有项目的成长,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助力、技术指导的“组合拳”,让更多农业创新成果从赛场走向市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上游新闻记者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