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臻臻 通讯员 王玉婷 潍坊报道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加快应急管理中心建设刻不容缓。”“我们镇的人居环境整治任重道远,首当其冲的就是推进农村污水改造。”“天然气管道提升惠及千家万户,应当提上政府日程。”4月3日,在青州市东夏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现场,经过代表们热烈的审议和严肃的表决,最终,这次人代会从候选的民生实事项目中,选出了六项具有普惠性、代表性、紧迫性的项目,交由镇政府组织实施。
为丰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方式,2024年,青州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实施民生实事票决制,一改长期以来民生项目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变为代表“说了算”的民主决策。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代表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后,交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制度。简而言之,就是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全新模式。
为推动工作规范、有序开展,青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镇街人大制定各自工作办法,逐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筛选、收集整理、讨论初选、提交初审、大会审议、投票表决等工作。民生实事票决制,不仅成为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重要抓手,也成为青州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举措。
各级代表对民情民意收集工作高度重视,每月20日的“民情日”成为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一到这天,各级代表就会按照排班顺序,轮流到联络站坐班办公、接待群众,通过《民情日记簿》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从中筛选、归纳民生实事的初步意向,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让民生实事真正反映人民心声。
“人大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是对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到‘由民作主’的探索。”青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高世伟介绍,“别看只有一字之差,却是青州市民主建设的一大步,激发了代表、群众在基层民主实践中的积极性,将民主决策引向深入。”
截至目前,青州市已经有六处镇街人大推行了民生实事票决制,不过其中一处却与众不同,因为这里的民生实事不是由人代会产生的,而是由议政代表会产生的。
针对街道没有镇级人大代表、人大监督相对薄弱的问题,青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建设开放型人大的新路径,创新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在街道上推选社会各方面代表性人士担任街道议政代表,负责联系群众,听取收集群众意见。每年由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召开两次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围绕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相关工作或形成建议、批评和意见,从而实现对街道各项工作的监督。
2024年3月21日,王府街道第一届议政代表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以街道各级人大代表为骨干,街道各行业代表性人士为补充的62名议政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除听取街道办事处工作报告、人大工委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打算、街道财政预决算专项报告、街道教育工作情况专项报告外,还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票决产生了道路提升、危房改造、雨污分流等8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实事项目票决产生以后如何实施?是否真正惠及百姓?票决结束不久,王府街道人大工委就迅速转变身份,组织人大代表和议政代表成立监督团,跟踪检查工作进展、责任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质量。4月16日,在王府街道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管道安装、道路回填和交通疏导,挖机、铲车等各类机器加紧作业、井然有序、一派繁忙。监督团成员分散在赵家小区、乐园小区、马驿山小区等施工点,监督工程进展,听取沿街群众的反映,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民生实事票决制,把民主贯穿到了项目征集、论证、票决、监督等各个环节,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科学化、民主化。”青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同洲总结说,“这是贯彻落实党委决策部署、创新人大工作的具体举措,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民履职的内在要求,更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