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只身前往位于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基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这是美俄总统仅4年以来的首次会晤,也是普京与特朗普在6年之后的再次举行“双普会”。由于这些年美俄之间矛盾重重,甚至在普京答应与特朗普会晤之前,美国还对俄罗斯下达了所谓的最后通牒。所以,在普京动身前往美国之前,很多人都在戏谑的开玩笑,特朗普会不会扣押普京呢?还有人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段子,比如“懂王对万斯说:如果普京不签署停战协议,那你就听我摔杯为号,扣押并软禁他,直到他签字停战再放回去”,甚至还将其冠以了“阿拉斯加事变”的称号。
其实,进入所谓文明社会以来,这种违背国际法原则,以及基本道德准则的事情已经很少发生。当然,在古代这种事情相对来说也比较罕见,一方面是因为曾经有一套完备的礼仪制度对各国君主有所束缚;另一方面则是很多时候各国的君主,尤其是关系较为紧张国家之间的君主,不一定会选择直接会晤的形式。
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还处于礼崩乐坏的初级阶段,所以很多诸侯君主还会选择会盟。虽然各方之间,也是尔虞我诈,但是鉴于各方之间力量的平衡,以及所谓的礼仪制度,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相安无事的。
比如,发生在发生公元前279年的秦赵渑池会盟。彼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已经逐渐成长为让山东各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国。而当时执掌秦国的秦昭襄王,已经是孝公之后的第四代君主了,秦国实力在战国诸侯之中,已经居于一家独大的地位。而赵国也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成为战国时代能与秦国在军事力量上一较高下的强国。虽然当时执掌赵国大权的赵惠文王,远不如其父的英武好战,但是由于启用了蔺相如、廉颇等一众文武,再加上赵国骑兵依旧善战,也算能继续维持着赵国的强势。
所以,秦赵两国在渑池会盟之时,赵国外有廉颇10万大军虎视眈眈,内用蔺相如不惧血溅五步,而且还及早的立下储君不给秦国任何勒索的机会。赵国的一番操作,让秦国在会盟中没有讨得任何便宜。甚至还在蔺相如的逼迫下,留下了“秦王为赵王击缶”的奇迹。最终,赵惠文王不仅全身而退,还为两国换来短暂的和平。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赵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保障的结果。
如果,双方力量上的平衡一旦被打破,那么结果就是另外一个样子。比如秦赵会盟的2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99年的秦楚武关会盟。当时,秦昭襄王约请楚怀王会盟,楚怀王不听屈原等人的劝阻,在没有进行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孤身犯险。结果当秦国要求楚国割让巫、黔中之地时,被楚怀王一口拒绝后,立即遭到秦国的扣押,自此之后就被长期软禁在秦国。
楚怀王之所以被扣押软禁,绝对是咎由自取。一方面,他犯了所谓的经验主义错误,要知道在公元前304年,他与秦昭襄王在黄棘会盟时是全身而退的。只不过,楚怀王似乎忘记了,这次会盟他是将上庸割让给了秦国。而且,双方举行黄棘会盟的地点虽然是在秦国的棘阳城,但是距离楚国也很近,援兵很可能立即就能赶来,所以秦国不敢轻举妄动。而此次双方会盟的武关,已经距离楚国很远了,就算楚国立即派遣救兵,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另一方面,楚怀王忘记了楚国与秦国的军事实力差距悬殊。自公元前318年楚怀王作为纵约长,率领多国联军攻击函谷关无功而返后,几乎已经成为秦国将士获取战功的最佳途径。从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99年,楚国与秦国大战数次,几乎全是败绩。同时,楚国由于背弃了与齐国的盟约,也遭到山东各国的联合打击。所以,在武关会盟之前,楚国早已不是那个占地5000里,拥有百万执戟之士的强国。所以,当楚怀王拒绝割地示弱之时,被秦国随意拿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当然,楚怀王有此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是这也算是他尝到了祖上种下的恶果。要知道,开创在会盟过程中“绑架”对方君主的正是楚国的国君——楚成王。公元前641年,希望继承齐桓公霸业的宋襄公,在盂邑召集诸侯国进行会盟。也想称霸中原的楚成王,借机带兵北上参加会盟。结果在谈判过程中,宋襄公与楚成王彻底闹翻,于是伪装成大臣和随从的楚国武士立即冲了出来,直接将宋襄公劫持了。而且,为了进一步扩大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楚成王裹挟着宋襄公对宋国发动了进攻,幸亏宋国国内的留守人员坚决抵抗,才保住宋国没有被楚国吞并。宋国虽然安全了,但是宋襄公还是被囚禁了一年之久,才被放归本国。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三次会盟可知,想要在会盟中能够真正保全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有足够的实力,让对方不敢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妄想。一旦实力无法让对方望而却步,那要不出卖己方的利益,要不就只能成为阶下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