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讲俄乌冲突的时候,用了一个比喻,说这个局势就像从斗地主升级到掼蛋。您可能玩过斗地主,掼蛋这几年也很流行。有网友给我留言,说我比喻太粗俗,这么严肃的事情怎么能用低级趣味的方式来讲?其实,我只是想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这里面的逻辑其实挺简单的。什么是斗地主?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几个人围着一副牌,冲着同一个目标出牌。俄罗斯打乌克兰,乌克兰立刻和美国、欧洲形成了统一战线,这不就像几个人凑在一起斗地主吗?一方力量不够,就必须联合别人。乌克兰自己单打俄罗斯打不过,欧洲自己也打不过,所以才把美国拉进来组成斗地主,这就是统一战线的现实写照。
这一统一战线的形成,美国前总统拜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拜登在2020年当选后,迅速拉近了与欧洲的跨大西洋关系,修复了特朗普时代出现的信任裂痕。2021年10月,美国获得情报显示俄罗斯可能进攻乌克兰,拜登便主动联系默克尔以及欧洲各国领导人,反复沟通。一开始,欧洲领导人并不相信这种可能,但后来达成了一个对赌协议:如果真的开打,就一起应对俄罗斯。战争真的爆发后,拜登老谋深算,将美国、欧洲、乌克兰联合起来,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乌克兰,但又不直接触怒俄罗斯。打斗地主一样,本来手里好牌可以直接出,但拜登手里有大小王、四个二,他选择慢慢出牌,给乌克兰援助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提供,既不让乌克兰轻松取胜,也不让其彻底失败。因此有人讽刺说,美国是想让乌克兰战斗到最后一人。拜登的做法体现了典型的政客思维——精打细算,算计哪些对美国最有利。这种通过消耗对手的方式来削弱俄罗斯的策略,美国历史上有先例。上世纪80年代,苏联攻打阿富汗,美国战略学家布尔金斯基拍手称快,苏联因此陷入长期消耗战,兵力物力大幅消耗。拜登的策略,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这种思路:拖住俄罗斯、削弱对手,同时增加欧洲对美国的依赖,从战略角度符合美国利益。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不是小人之心,但这就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美国并不完全是利他主义,他们始终以自身利益为核心。 然而,局势在2024年大选后发生变化,特朗普卷土重来,原本的斗地主局面变成了掼蛋。原本三打一的局势,突然变成了美国试图在俄乌之间抽身,一边给俄罗斯胡萝卜,一边给乌克兰大棒。这种变化有点像掼蛋里的二打一二打二。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联合国的一次投票中竟与俄罗斯站在一起,而欧洲及其他国家孤立俄罗斯。他还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面,双方气氛融洽。这显示特朗普希望停火,希望美俄关系缓和。背后的逻辑是战略上的反向尼克松:当年美国拉中国制衡苏联,而特朗普希望拉近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对中方施压,同时借助美俄友好调整战略局势。在具体操作上,特朗普与普京关系良好,因此形成了二对二的局面。这种局面与斗地主不同,更像掼蛋里搭档偶尔出错,牌大却有时候不出,乌克兰和欧洲虽然不情愿,但面对强大的美俄组合,也无力改变局势。因此,他们对特朗普和美国既不满,但又不得不表示感谢。泽连斯基在这种局势中表现得很有策略,他懂得感谢特朗普和美国,因为在关键时刻,美国不出王炸,给乌克兰争取了出牌的空间。这种局势乍一看可能觉得过于简单,但实质问题就是这样:首先,任何国家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乌克兰一开始确实依靠欧美支撑,顶住了俄罗斯,但一旦外部援助减少或中断,压力就会非常大,必须靠自身力量生存。其次,美国并不可靠。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他们的行为都是以美国利益为核心,随时可能发生调整。对乌克兰或其他中小国家而言,不能完全依赖任何外部力量,而是要清楚评估自身实力,制定长远战略和规划。历史最终会给不同领导人的做法不同评价,但在现实中,美国的政策变动对自身影响有限,而对依赖援助的国家却可能带来生死攸关的后果。中小国家必须认识到,判断和决策最终要靠自己,不能寄希望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