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国际汽联办公室举行的
2025年F1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由单座赛车总监
汤姆巴齐斯
与F1首席执行官
多梅尼卡利
共同主导,各方就技术、运动及财务规则的修订展开激烈讨论!这些方案已提交至12月10日的世界汽车运动理事会审议,但具体内容仍笼罩在迷雾中——难道未来的F1赛场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会议中,强制两次进站提案成为焦点。尽管本赛季摩纳哥大奖赛已试水该措施,但各方意见分歧,犹如赛车在弯道中难以协调。最终,委员会仅决定将议题推迟至
2026赛季
再议。轮胎规格与使用寿命限制同样悬而未决,必须使用三种配方轮胎的方案也未能落地。这些延迟是否会影响比赛的策略多样性?车迷们只能拭目以待!
空气动力学测试限制(ATR)的修订提上日程,旨在让规则体系与当代数据处理技术接轨,同时遏制成本飙升。相关调整被形容为“一场精密的数据舞蹈”,既要拥抱创新,又得缚住预算的缰绳。
车身涂装新规终于敲定:从侧视和俯视角,赛车至少
55%表面积
需由喷漆或贴膜覆盖,禁止裸露碳纤维材质。这一举措直指视觉辨识度——此前车队为减重而剥离涂装,导致赛车宛如暗夜中的幽灵。如今,色彩回归赛道,能否点燃观众的热情?
车手标识号码规则亦获更新:车手可在职业生涯中申请更换号码,赋予个人印记更多灵活性。这小小改动,仿佛为英雄披上专属战袍!
着眼于2026赛季,强制车手冷却系统(DCS)的引入引发热议。极端高温下的防护成为重中之重,拟议方案包括重新设计冷却装置与服装,并增加重量配额。后续将与大奖赛车手协会(GPDA)共收集反馈——车手们的舒适度,终于被提上议程!这项技术革新,会否成为未来高温赛事的“救命稻草”?
整场会议犹如一场高速博弈,部分议题全速推进,另一些却陷入砂石区。规则调整的齿轮已开始转动,但最终方向仍需世界汽车运动理事会的裁决。F1的未来,正驶向未知的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