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多,尽管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武器,原本计划是迅速解决战斗,结果却导致战场局势陷入僵局,俄罗斯始终没有轻易屈服。这让美国深感焦虑,尤其是他们开始担心,如果战争蔓延到东亚,特别是与中国发生冲突,会不会更为棘手。
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一直以来是其强大的军事象征,现役的11艘航母,吨位巨大,火力强大,过去曾在海湾战争和中东等地展现出强大的威慑力。然而,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就给了美国很大的压力。2022年4月14日,俄罗斯“莫斯科”号巡洋舰被乌克兰发射的“海王星”反舰导弹击沉,这距离海岸线仅有80多公里,导弹是从陆地上发射的,直直飞向目标,航母编队完全没有防备。
而中国的东风-26导弹则更为强大,这种导弹射程远,精度高,专门针对航母等大舰。导弹从陆基发射后,能够在飞行的末端变轨,精准打击航母的关键部位。航母甲板上的飞机起降、雷达扫描等,都能产生明显的热信号和电磁痕迹,东风-26一旦锁定目标,发射后能够瞬间造成整个舰队的混乱。中国的055型驱逐舰也是一种威胁,这艘万吨级的战舰具备强大的防空、反舰和反潜能力,配备了112个垂直发射单元,能够提供全面的火力支持,为航母战斗群提供强有力的护航。俄罗斯的“波塞冬”无人潜航器同样不可小觑,它采用核动力推进,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并释放冲击波,瘫痪敌方舰队。
在俄乌战争中,黑海舰队损失惨重,巡洋舰被击沉,补给船遭到攻击。美国的情报分析报告反复模拟,得出结论:在现代战争中,传统的大型战舰很难在遭遇饱和攻击时生存下来。中国的沿海地形复杂,岛屿众多,导弹阵地隐蔽,航母一旦接近,便会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实际上,美国再有钱,造航母容易,想要填补战损却难度很大。如果冲突升级,海上运输能力必然大打折扣,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战略布局上的重大缺陷。
在俄乌战争的消耗战中,美国持续援助乌克兰,向其提供了“海马斯”火箭和“艾布拉姆斯”坦克等武器,但战场上无人机满天飞,补给线随时可能被切断。自2022年以来,乌克兰开始大规模使用无人机,这些小型无人机成本低、体积小,能够频繁炸毁俄罗斯的坦克和仓库。即便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再密集,也无法抵挡大规模的蜂群攻击。
中国是全球锑的主要生产国,而锑广泛用于弹药合金和电池制造,是军工不可或缺的原材料。2024年8月15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锑等关键物资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消息令美国军火商非常焦虑。锑的短缺意味着美国的无人机和导弹生产将受阻,生产线将放慢,企业库存告急,而替代品成本高且效果差。更让美国焦虑的是,中国同日还宣布管制了无人机的关键部件出口。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低成本高效能的优势,乌克兰就凭借无人机扭转了战局。如果美国的供应链断裂,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足够数量的无人机,将严重影响战场的主动权。
中国则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自给自足能力强。如果冲突长时间持续,美国将不得不依赖本土或盟国提供物资,运输线漫长且容易受到干扰。而中国的沿海基地能够迅速部署无人机群,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甚至可能攻击美国的补给船队。在俄乌战场上,乌克兰就用无人机成功攻击了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补给线。2024年8月19日报道指出,乌克兰无人快艇在第聂伯河口执行任务,这些小艇低空掠过水面,巧妙避开声纳,直接击中目标,引发爆炸。美国的军费再高,如果陷入持久战,面对锑管制的困境,实质上就是被掐住了脖子。
在俄乌冲突中,美国联合北约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围堵,实施经济制裁、能源禁运等一系列措施。2022年3月,欧盟通过了禁俄石油的决议,俄罗斯也关闭了天然气管道,导致欧洲工厂减产。然而,这套方式对中国行不通。中国发展迅速,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家更看重互利共赢,而不愿被美国一家独大。
中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24年,两国领导人互访,进一步深化了能源和科技合作,俄罗斯经济因此得到了一定缓解,卢布汇率也逐渐稳定。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共同发展,得到了全球广泛的认可。在联合国大会上,许多国家的代表都对这一理念表示赞同。
对于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美国过去通过低价收购矿产资源,却没有给当地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反而让许多人感到愤怒。如今,这些国家与中国展开合作,基建项目落地,港口设施得到改善,货物能够直接通往内地,经济受益。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华尔街借机大举吸纳新兴市场货币,但这些国家的矿产资源却被卷走,普通民众却并未从中获益,这种霸权主义作风让不少国家寒心。
如果美国与中国开战,盟友的支持恐怕会动摇。印太地区的日本和澳大利亚会跟随美国,但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更为现实,泰国的高铁项目和中国投资的港口项目,已经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而美国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虽然听起来气势磅礴,但实际执行进展缓慢,参与国犹豫不决。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倾向于独立自主,不愿卷入大国间的对抗。中国倡导对话与协商,主张和平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关系。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期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援助,但欧洲一些国家却对分担压力感到不满,德国和法国经济承受了巨大压力,民众的反应也愈加强烈。而中国则与周边国家保持着稳定的关系,共同发展,抓住了更多的机遇。美国霸权逻辑下的盟友支持,最终会因利益的改变而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