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印方一侧举行了边境西段第23轮将军级会谈。此次会谈让外界看到了两国在边境管控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双方就边境西段的管控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表示将继续以两国领导人之前的重要共识为指导,保持军事和外交渠道的沟通。这次会谈的背景中,值得关注的是,印度此前在边境地区部署了约20万军队,展现出强硬的姿态。然而,在会谈之后,印度始终保持克制,未采取任何过激行动,背后有多重关键因素在发挥作用。
这次会谈传递了务实的沟通信号,为边境局势的降温奠定了基础。作为两个大国,中印的边境问题一直复杂且敏感,任何误判都有可能导致局势的升级。在此次将军级会谈中,双方没有陷入口水战,而是专注于边境管控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交流。这样的务实态度本身就传递了重要信号——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分歧,是双方共同认同的解决路径。印方也意识到,继续在边境制造摩擦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破坏来之不易的沟通氛围,甚至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尽管印度部署了20万大军,企图通过军事威慑展现强硬态度,但面对中国始终坚持的对话协商立场,这种大规模的兵力部署更多地变成了“姿态展示”,而非真正的军事威胁。
中国方面在维护边境安全方面展现出的决心和实力,使得印度不敢轻易采取激烈行动。近年来,中国在边境地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部队的实战化训练水平,维护领土主权的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尽管印度部署了大量兵力,但他们清楚,中方在边境地区的防御体系已经相当成熟,若发生冲突,印度不一定能够占到便宜。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保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克制态度,但也明确传递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决心。这种既有强大实力作为后盾,又有理性克制的态度,让印度明白,任何轻举妄动都会付出沉重代价。20万大军的部署在中国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面前,反而没有威慑效果,甚至可能让印度处于被动的局面。
近年来,印度经济面临不小的压力,国内民生问题也亟待解决。如果在边境挑起冲突,不仅需要投入巨额的军事开支,还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国际社会的负面评价。印度方面清楚,部署20万大军在边境本身已经消耗巨大,而如果再主动制造事端,只会加重其财政负担,甚至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且,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中印通过对话解决边境问题,印度若敢采取过激行动,将面临国际舆论的压力和孤立。在这样的现实考虑下,保持边境的和平稳定符合印度当前的整体利益。
通过这次会谈,双方达成的共识是继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沟通,这为未来边境管控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往的经验表明,只要中印双方能够保持对话,就能够有效避免局势失控。尽管印度在边境部署了20万大军,可能是出于国内政治的考量,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敢有所行动,这也证明了他们已经意识到,唯有通过对话才能解决问题。中国始终坚信,中印作为邻国,合作共赢才是最佳选择,只有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尊重,才能妥善处理边境问题,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