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 葛鑫
在辽宁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校区,推土机的轰鸣声预示着新的变化:这片紧邻滑雪场的土地,正在为2025年的雪季做准备。
“这是我们推进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场地改造项目。”沈阳体育学院训练基地负责人指着正在施工的场地介绍,“这块7.8万平方米的土地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训练水平。”
在沈阳东北亚国际滑雪场,外籍教练向体育专业学生分享滑雪技能。 中国文化报记者 葛鑫 摄
白清寨滑雪场作为沈阳体育学院的操练场,早已成为当地冰雪人才培养的摇篮。该滑雪场建有国际标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和U型槽雪上技巧场地,是辽宁省重要冰雪赛事的专用场地。白清寨基地改造后,能够为学生提供国内一流的训练条件,从初级滑雪教学到专业运动员培养,覆盖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
“学校正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新增造雪技术、雪场安全风险管理等课程,为2028年在辽宁省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做准备,让学生毕业即上岗。”沈阳体育学院冰雪产业研究院副主任刘元国透露。
同样,2024年至今,沈阳科技学院体育系组成的访问团,多次前往沈阳东北亚国际滑雪场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企合作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更让人才培养紧跟市场需求。沈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思莹介绍,学校已与省内多家滑雪场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在大三即可进入雪场实践学习。
而在辽宁职业学院的实训基地,一台崭新的压雪车格外醒目。这是学校与德国企业合作研发的教学设备,学生正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操作技巧。
“以前只在视频里见过压雪车,现在能亲手操作,感觉特别酷。”学生张晓琳兴奋地说,“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就业更有底气。”
据悉,辽宁职业学院与德国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国际化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双方签署了《冰雪产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压雪车中国特色学徒制试点班合作协议》,聚焦冰雪制造业需求,在校内建设了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实训基地。基地模拟真实雪场的设备运维环境,学生可以学习压雪车的驾驶、维修和保养等专业技能。
除了设备运维人才,冰雪产业还需要创意设计人才。在沈阳师范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学生正在为今年的冰雪旅游季设计冰雕方案,优秀设计将有机会变成真实的冰雕作品。
当下,冰雪产业的人才培养已经超越单一的技能训练,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推动多家院校,联合省内文体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共同组建辽宁省文体旅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冬天,辽宁抚顺紫花岭滑雪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来自辽宁省内高校的150名大学生,在这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冰雪运动实践课。“这是我们将课堂搬到雪场的一次尝试。”带队老师说,“学生不仅要学习滑雪技能,还要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力。”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东北地域乡土主题美术创作人才培训》正在辽宁师范大学实施,该项目特别加入了冰雪艺术创作内容,学员的冰雕、雪雕作品有望成为今冬各大滑雪场的一道亮丽风景。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