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是一种古老且富有智慧的游戏,至今仍被广泛喜爱。它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珍贵遗产,历史悠久。根据考证,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而据说它的发明者是古代的器械专家墨子。虽然我们对象棋的起源有所了解,但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让人困惑,那就是象棋中的“炮”是如何来的。大家都知道,象棋的每一方都有16个棋子,除了马、象、卒之外,还有车和炮等。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在战国时期甚至到南北朝时期都没有火药,更别提火炮了,象棋中的“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象棋中的“炮”最初并不是写作“炮”,而是写作“砲”。这个“砲”指的是古代的抛石机,也就是投石车。投石车是古代最早的远程攻击武器之一,具有很强的杀伤力。由于投石车的构造较为笨重,且射程很远,它通常会被放置在军队的后方,部队中间则有其他兵力隔开。因此,象棋中的“砲”也遵循了这一规则,即它必须跳过其他棋子才能攻击。 进入宋朝后,随着火药的发明和火炮的出现,象棋中的“炮”也发生了变化。火炮的出现让象棋中的“炮”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具象征意义。据专家考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象棋规则是在宋朝时期逐渐完善的,因此,象棋中的炮很有可能是宋代时候引入的。有趣的是,象棋中一度出现了两种“炮”——一种是古代的抛石机(“砲”),另一种是后来加入的火炮。之所以会有两种“炮”,主要是因为古代象棋的棋子和文字都没有色彩和标记,难以区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象棋中的两种“炮”被分别标注,以示区分。其实,象棋中的“象”和“兵”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