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10月22日,特斯拉交出了一份看似亮丽的第三季度成绩单。营收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终结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趋势,甚至超过了市场预期的263.7亿美元。
然而,这份数据却未能赢得投资者的欢心。盘后交易中,特斯拉股价一度暴跌近5%。
市场为何对特斯拉的这份财报如此失望?答案藏在那些不那么显眼的数据里:营业利润同比骤降40%,净利润锐减37%。
营收增长的背后
特斯拉第三季度的业绩,表面上看确实令人鼓舞。281亿美元的营收不仅代表了12%的同比增长,还创造了新的纪录。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交付量的强劲表现。第三季度,特斯拉实现了497,099辆的交付量,创下公司历史新高。
汽车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的200亿美元增至212亿美元,同比增长6%。
这一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因素的推动。美国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于9月底到期,消费者争相在优惠政策结束前购车。
这一政策变化创造了“需求前置”效应,将未来几个月的部分需求集中释放到了第三季度。
利润去哪了?
营收创新高的同时,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却大幅下滑。第三季度净利润降至13.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1.7亿美元下降了37%。
每股收益从去年同期的62美分跌至39美分,调整后每股收益为50美分,也低于分析师预期的54美分。
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动汽车价格的持续下降。今年以来,特斯拉为刺激需求,在多市场实施了降价策略。
同时,特斯拉的运营支出同比暴增50%,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和其他研发项目”的大量投入。
监管信贷收入的急剧减少更是雪上加霜。这块业务曾经是特斯拉的利润奶牛,本季度却暴跌44%至4.1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39亿美元大幅缩水。
市场很卷
特斯拉面临的市场竞争正日趋激烈。在欧洲市场,尽管总营收增长,特斯拉的销售额却出现下滑。
消费者对马斯克本人的政治立场和公开行为产生反感,加上来自大众、比亚迪等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导致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增长引擎失速。
关税也成为影响特斯拉业绩的重要因素。公司表示,美国关税在第三季度的影响超过4亿美元。
特斯拉此前已警告投资者,更高的关税成本和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将对业绩产生影响。
然而,分析师警告称,这种策略将进一步挤压利润率。
AI与机器人能否撑起万亿市值?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试图将投资者的注意力引向未来。他宣布,台积电和三星都将参与设计特斯拉AI5芯片,并强调“我们不会取代英伟达”。
马斯克还透露,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新版本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发布。他充满激情地描述:“它(Optimus)甚至看起来不像机器人。
它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你要戳它才相信那真的是一台机器。”
特斯拉重申了其产品路线图,计划在2026年开始量产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Semi电动卡车和Megapack 3电池系统。
公司还表示,正在安装Optimus机器人的第一代生产线。
然而,这些未来业务能否撑起特斯拉近1.5万亿美元的估值,仍是未知数。
战略转型:从汽车制造商到科技公司
特斯拉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转变。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开始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公司的核心焦点。
他试图引导投资者将特斯拉理解为“一家包含(电池包等)十来家初创公司的公司”。
这种叙事转变的背后,是特斯拉硬件业务增长的放缓。2025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累计交付量约为120万辆,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6%。
能源业务成为本季度的亮点,销售额飙升44%至34.2亿美元,这部分业务包括大型备用电池和太阳能光伏设备。
自动驾驶服务也在稳步推进。马斯克表示,预计年底前将在8-10个大都会区域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并计划在奥斯汀实现全无人化自动驾驶运营。
截至10月23日收盘,特斯拉股价在2025年仍保持了近9%的涨幅,但这一表现仍落后于其他大型科技股和主要股指。
特斯拉的估值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业务的押注。
在硬件增长放缓的当下,市场正密切关注这些未来业务能否从故事变为现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