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5年第七十七期(总第949期)
前两天,第三届“衢州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决赛三番棋在衢州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举行,党毅飞九段以2比1战胜对手韩国棋手申真谞九段,收获个人第二个世界冠军。
这在围棋圈算是一件大事,但在围棋圈之外,则是波澜不惊。我个人不会下围棋,偶尔关注围棋新闻,有时刷短视频,还刷到过以搞抽象出圈,和棋圣聂卫平称兄道弟的战鹰(战老)。她的经历既励志又抽象,挺好玩儿。
除此之外,还看到另外一件好玩儿的事。有棋迷说“烂柯杯”是在诅咒柯洁。柯洁虽然贵为当今中国围棋第一人,国内国际围棋冠军拿到手软,但偏偏“烂柯杯”成绩不佳。在已经过去的八届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中只有两次获得亚军,最近一次还止步赛事第二轮。柯洁在烂柯杯世界围棋冠军赛上的成绩就更惨一些。首届首轮爆冷不敌中国台北棋手赖均辅八段,第二届是第3轮争夺中不敌韩国棋手姜东润九段,到今年第三届,则是连参加也没参加,彻底与今年的烂柯杯无缘。
从战绩来看,好像柯洁真的中了“烂柯”这个魔咒,这就好像《三国演义》中的凤雏庞统栽在了落凤坡一样,名字上犯冲。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真心相信这个说法的人,显然不知道“烂柯”一词的来历及含义,这就涉及语文问题了,由我这个语文老师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知识。
关于“烂柯”,有一个很神奇的故事,最早记录在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译文)故事发生在信安郡(在今浙江衢州)的石室山,晋代王质砍柴时到了这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
今天的这座石室山,因为这个故事,在中唐时期,已经更名为“烂柯山”了。唐宋及以后的诗人,有很多人游览此山,写下来很多诗篇,而且大多会在诗中引用到这个“王质观棋烂柯”的典故。比如,写《游子吟》的那个孟郊,就有题为《烂柯石》的五言律诗。
烂柯石
【中唐】孟郊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
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
唯馀石桥在,犹自凌丹虹。
后来,“烂柯”一词,因为这个传说,意义就进一步扩大了,有了多重含义。
第一个含义,用来比喻指世事无常。比如,刘禹锡诗中的名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还有陆游的“还家常恐难全璧,阅世深疑已烂柯。(《东轩花时将过感怀二首 其一》)”等等。
第二个含义,则是指代围棋活动。因典故流传“烂柯”逐渐演变为围棋代称,后世有许多关于围棋的文献或者棋谱就以“烂柯”命名,如《烂柯经》、《烂柯谱》等。如果真要拿谐音来说事儿,那就不是“烂柯杯”要妨碍柯洁,而是柯洁根本就不该下围棋,因为只要下围棋,就躲不开“烂柯”。
第三个含义,就是地名。因了“王质观棋”的传说,衢州的石室山后来干脆就改名为烂柯山了。而在烂柯山这个地方,举办烂柯杯中国乃至世界围棋大赛,可谓实至名归,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发扬。
当然,除此之外,“烂柯”还偶作荒诞不经或者听琴等意义来讲,这就不是很普遍了。不过,不管哪一种含义,都源自“王质观棋”这个传说,记住了这个传说,在读古诗或者古文遇到“烂柯”一词,结合具体语境就不难理解了。
综上,掌握了一点儿典故,就不会人云亦云,真的相信“烂柯杯”就是诅咒柯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