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倒计时230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铁凝
安然是个地道的女孩儿。尽管她爱和人辩论,爱穿夹克衫,爱放鞭炮,爱大声地笑,有时候还爱趁人不备吹一两声口哨。看起来全是男孩子的秉性,可是,有谁规定过女孩不许对这些发生兴趣呢?
作为一个女孩,她还喜欢什么?喜欢快节奏的音乐,喜欢足球赛,她知道马拉多纳,还知道鲁梅尼格。喜欢黄梅戏(怪事儿),喜欢读短篇小说,喜欢集邮,喜欢练习针灸,喜欢织毛袜子,喜欢体育课上的跳“山羊”,喜欢山口百惠。她随着山口百惠朴实、动情的歌声,抄下中文的谐音:“希啦呀瓦哩卢达塞,撒里希多奎哇,希啦呀瓦哩卢达塞……”这首《温柔的歌唱》叫她给学得惟妙惟肖。
也许因为她具有异常惊人的模仿力,她学外文像是得天独厚。她没有当什么大“家”的奢望,只想做个好翻译。她常指着电视里风度翩翩的翻译说:“那就是我。”她对其他功课也挺认真,各科成绩都算突出,她总是一边听录音机,一边写作业。尤其思考物理题时,听着录音机,思维相当活跃、灵敏。
可是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当选过三好学生。
今天是周日,欢乐的安然突然有些黯然,低下了头:“明天进入复习,一星期后就要期末考试了。”
“当学生总要考试。你可不像个害怕考试的人。”
我完全明白安然害怕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的三好学生评选。
铺在林荫道上的树影就像一架走不到头的梯子,我一步步地攀登着。突然有人喊我了。我发现面前站着的是韦婉。她是安然的班主任,我的小学同学。
“安然在班里表现怎么样?”我问。
“怎么说呢,其实我是准备专门去家里和你谈谈的。”韦婉语气郑重,像是在模仿着我们哪位老师的神情。
“她很聪明,也很用功。就是……”当然我等的就是这个“就是”。
“用形容成人的话来说,就是群众关系不怎么好。”
“她爱讽刺人?”我试探着。
“怎么说呢?”这似乎是她新添的口头语,“安静,你作为安然的姐姐,作为我的老同学,应该协助安然把路子走正。”
“你是说安然她……”我的心一阵紧跳。
“怎么说呢?安然除了唱歌讽刺同学,最近还有……,比如……”韦婉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我又在等待那个“比如”了,“比如她总和一个叫刘冬虎的男生在一起。还有,过去她挺朴素,现在也打扮起来了。上星期她好像穿了一件大红衬衫,对了,没有扣子,背后带一条拉链。”
“那是……新买的。”我差点说出那是我给她买的。
“对,问题就在这儿。你不觉得它很刺眼么?要防患于未‘燃’,燃烧的‘燃’……”韦婉正要说下去,但她要等的人来了。我顺林荫路往回走着,难道她真认为那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刺眼吗?它真能和“问题”这样的字眼连在一起吗?路灯夹杂在高大的杨树干里,把树干上那些眼睛模样的疤痕照得很清楚。我在“众目睽睽”下,继续走自己的路。
人要是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
拿我爸爸来说,他就是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尽管老是像个醉鬼(他不喝酒)一样跌跌撞撞。他是风景、静物画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省画院搞专业创作。可他的画连省美展都通不过。人家说他的画无法为工农兵服务,画面上看不到社会主义的脉搏在跳动,他的画面上不常有人,没有甩开膀子开山的队伍,没有站在棉田里用手背擦汗的大嫂,没有人伸出胳膊做指向前方的姿势。有的是北方深秋棕红色的大山,明丽爽朗的蓝天,缠绵散漫的河滩、流水,缠绕在山腰间的毛茸茸的小路,和那随风战栗的羽毛扇似的小白杨;有的是早春充满生机的果园,那鼓鼓的花苞缀满枝头,正默默地等待时机,只等大自然一声令下,好像就会同时爆炸出颜色和芬芳……
总之一句话,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甚至有人暗中埋怨:画院怎么供着这样一个废……物?
不管怎样被议论、冷落,爸爸的画依然是那奔放、朴拙的笔触,热情、斑斓的色彩。画面上大自然的生机,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就在你耳边、眼前洋溢。这些节奏和旋律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诱惑,也成为我和安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我有时也希望爸爸的画应时一些,也许那会一下改变他的处境。
“爸爸,您不妨画一些说明性较强的东西。”
爸爸不说话。
“您在画院是专业画家,总得……”
“总得什么?”爸爸扬起眉毛,但没看我。
“我是说——”我是想说总得被人承认呵,可我说不下去了。
安然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她举起一支油画笔,神气活现地说:“我,作为一个画家,一辈子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契诃夫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所有的狗都叫,但都按照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去叫。’对吗?”她显然是在替爸爸说话。
安然,别又煞有介事,我什么不懂!人活着,应该不断追求,不断思索,不应该去学着迎合。
就像那件红衬衫。我去南方出差,给她买回的那件红衬衫,一件没有纽扣、带一条纤巧的银色拉链的红衬衫。
“我真漂亮!”她穿上红衬衫,毫不掩饰地举着胳膊宣布。
可谁能想到,安然的班主任韦婉竟一本正经地提醒我要“防患于未燃”呢。燃烧的“燃”!也许,韦婉真的从这件火红的衬衫里看到了火。
但当我再次想到这件衬衫时,为什么也像真的看到了火这个怪物?看来火又要把安然今年的“三好生”希望给烧掉了吧。我要不要和安然一谈呢?
我究竟是用自己的眼睛呢,还是违心地去用别人的眼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安然种种行为和喜好,突出了她“假小子”的性格的种种表现,虽不招人喜欢,却深得姐姐安静的欣赏与喜爱。
B.班主任韦婉向安静介绍了安然在班级中有些“出格”的行为,并煞有其事地提醒她帮助妹妹走正路,可以看出韦婉的世俗浅薄。
C.安然引用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名言为爸爸发声,是因为她认识到了爸爸发自内在的独立、真诚和追求,而姐姐安静却没有。
D.小说最后以安静陷入两难境地作结,真实地反映了亲人们的遭遇带给她的困惑、疑虑、欣赏等复杂的心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是以“我”的视角讲述妹妹安然的故事,以及爸爸的故事,既亲切又真实,和《百合花》中的“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B.“他的画起不到齿轮和螺丝钉的作用”一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指出了爸爸的画作没有迎合时代的要求。
C.本文笔触敏感细腻,多处心理活动既凸显人物内心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又折射出他们身上时代的印迹和未来的光辉。
D.小说标题意蕴丰富,既指款式新颖、设计独特、颜色鲜艳的那件衬衫,也是少女安然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的精神表征。
8.小说中插入爸爸的一段经历,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主人公安然和《哦,香雪》中的香雪同是作家铁凝塑造的非常成功的少女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她们的异同。
答案及解析
6.C 7.C
8.①爸爸这段经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②揭示了爸爸的独立人格对姐妹俩形成的深刻影响,丰满了人物形象。③隐含了作者对不媚俗、不迎合的人生态度的赞赏,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9.(1)不同点:
①身份不同:香雪是一个山村少女,安然是一个都市少女形象。②性格不同:香雪——善良质朴,坚韧执着;安然——个性张扬,自信坦率。③行为不同:香雪在山村长大,面对挑衅先是困窘、犹豫,后来才表现出坚定;安然受家庭影响,从小敢作敢为,勇于表达自我。
(2)相同点:
①内心都有渴望:香雪渴望得到平等的尊重,安然渴望凭借自己的实力正常评上三好学生,被大家认可。②可爱纯真:她们内心纯洁、清澈,身上都有明净、亮丽的人性美。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姐姐安静却没有”错,姐姐安静也理解爸爸的追求,只是迫于现实提醒爸爸。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折射出他们身上时代的印迹和未来的光辉”错,“未来的光辉”不是每个人物都有。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从情节内容上,爸爸是风景、静物画家,他的画是那奔放、朴拙的笔触,热情、斑斓的色彩,但他被议论、冷落,他的画连省美展都通不过,而他一直在走自己的路,爸爸这段经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
②从表现人物上,“这些节奏和旋律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诱惑,也成为我和安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揭示了爸爸的独立人格对姐妹俩形成的深刻影响,他一直在走自己的路,丰满了人物形象。
③从揭示主题上,“画面上大自然的生机,生活的节奏和旋律,就在你耳边、眼前洋溢”是作者对爸爸画作的赞美,虽然他被别人议论和冷落,隐含了作者对不媚俗、不迎合的人生态度的赞赏,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不同点:可以从身份、性格、行为等角度分析。
①身份不同:《哦,香雪》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庄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香雪是一个山村少女;本文中的安然是一个都市少女形象,她是高一学生,有着都市少女青春、独特的时代特点。
②性格不同: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本文中的安然在班级中有些“出格”的行为,不媚俗、不迎合,特立独行、个性张扬。
③行为不同:香雪在山村长大,她有对山外文明的向往,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所以她面对挑衅先是困窘、犹豫,后来才表现出坚定;安然受家庭影响,尤其是爸爸的独立人格对她影响深刻,她从小敢作敢为,独立、真诚,勇于表达自我。
(2)相同点:
①内心都有渴望:香雪渴望得到平等的尊重,她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安然“对其他功课也挺认真,各科成绩都算突出”,她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当选过三好学生,她渴望凭借自己的实力正常评上三好学生,被大家认可。
②可爱纯真:香雪作为山里姑娘她自爱自尊,有着纯美的心灵,也有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安然不媚俗、不迎合,特立独行、个性张扬。她们内心纯洁、清澈,身上都有明净、亮丽的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