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焦莹 潘毅 刘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正午60分》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4日同孟加拉国总统楚普互致贺电,庆祝中孟两国建交50周年。习近平强调,我高度重视中孟关系发展,愿同楚普总统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契机,弘扬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建交半个世纪,如何评价中孟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各领域务实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福祉?特别节目《大国外交》10月12日推出:《孟加拉国如何成为南亚第一个全国通电的国家?——专访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姚文》。
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姚文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今年是中国同孟加拉国建交50周年。您如何评价半个世纪以来中孟关系的发展历程?
3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摆放的中孟两国国旗(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姚文:建交50年来,不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孟始终做相互支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坚持战略自主与民族尊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两国平等协商、互利共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两国在多边框架下密切配合,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两国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当前,孟加拉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中方支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顺利施政,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方也支持孟加拉国平稳顺利举行大选,走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是中孟两国交往的底色。中孟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愿同孟加拉国在现代化进程上继续相互支持、携手前行,共同谱写中孟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孟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比如,中国企业承建的孟加拉国最大铁路项目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2024年底正式运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是如何改善孟加拉国人民生活质量的?
姚文:孟加拉国是第一个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南亚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经为孟加拉国创造了近60万个就业机会,建设了8条铁路、12条公路、21座桥梁和31座电站。帕德玛大桥通车,彻底结束了孟加拉国南部20多个区县与首都达卡之间往来需要摆渡的历史,成为孟加拉国一座“梦想之桥”;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是孟加拉国首座现代化大型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0万立方米,使周边近500万民众受益;卡纳普里河底隧道是南亚地区首条水下隧道,建成后将此前4个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帕亚拉燃煤电站是孟加拉国迄今为止最大发电站,也让孟加拉国成为南亚第一个实现100%通电的国家。
可以说,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孟加拉国的成功实践,就是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与孟加拉国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8月31日,由中国援助的孟加拉国医科大学机器人理疗中心正式启动(图片来源: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网站)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近日,由中国援助的孟加拉国医科大学机器人理疗中心正式启动。这个机器人理疗中心在推动孟加拉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姚文:今年8月,中国援助的孟加拉国医科大学机器人理疗中心的正式启动,是中孟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度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孟加拉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重要动力。
这些理疗设备包括上肢、下肢、手部、多关节的运动康复训练器、自动化康复床、外骨骼机器人等82套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应用了人工智能、自动感知、情景交互等前沿技术,显著提升对截肢、脊髓损伤、骨关节疾病等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让更多孟加拉国民众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健康福祉。
这个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治疗机构,更是一个教学、培训和科研平台。到目前为止,中方已培训了28位孟加拉国医护人员,还将培训更多掌握现代康复技术的专业人才,助力孟加拉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项目是中方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健康丝绸之路”承诺的具体体现,展示了中国对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定支持。
9月20日,“庆祝中孟建交50周年”中孟女足友谊赛在孟国家体育场举行(图片来源: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网站)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今年是中孟人文交流年。许多孟加拉国青年正在学习中文或赴中国留学。您认为青年应如何成为传承中孟友谊的使者?
姚文: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孟两国青年学习对方语言,投身中孟友好事业。目前在孟加拉国共有3家孔子学院和课堂、1家中国研究中心、1家中国图书中心、5家中国角,有近30家高校和中小学开设中文课,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10万人。此外,有1.5万名孟加拉国学生在中国留学,“留学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孟加拉国青年学子的第一选择。
我们正在推动更多的孟加拉国青年学习中文,邀请更多的学生去中国留学,亲身体验现代中国的脉搏,看到更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使他们成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桥梁和纽带,为传承中孟友谊注入青春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