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平是新四军领袖之一,35那年,他交完党费后举枪自杀。
1906年,袁国平出生在湖南一个贫苦家庭中。在进步思想影响下,他投身革命,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大是大非面前,袁国平站在人民这边,坚持革命,参加南昌起义。由于信仰坚定,能力出色,他被提拔为政治干部,前途一片明亮。
全面抗日爆发后,袁国平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成为新四军的领袖之一。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派大军围攻四军。由于事先没有准备,新四军在事变中损失惨重,边打边撤。撤退路上,袁国平不幸中弹,被战士背着转移。
渡过一条河流后,战士把袁国平放在地上,稍微歇息一会儿。这时,昏迷许久的袁国平醒了。
明白自己中弹后,袁国平举起手枪,对准自己,决心不拖累大部队。见袁国平要举枪自杀,战士们立马围到他身边,纷纷阻止。
“首长,您千万别想不开。我们会把您背出去的。”
“我是首长!你们要听我命令!”
袁国平大声斥退士兵,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币。
“给你们下最后一道命令:替我把党费交了。”
袁国平把纸币放在地上,扣动扳机。
“砰!”一声枪响过后,35岁的袁国平倒在血泊中,英勇牺牲。为了不拖累大部队,袁国平舍己为人,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袁国平牺牲后,他的妻子邱一涵强忍眼泪,独自抚养2岁的儿子袁振威长大。
建国后,邱一涵先后出任南京市学区党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市人事局局长,一边勤劳工作,一边照顾孩子,生活十分辛苦。
1956年,邱一涵积劳成疾,不幸去世。袁振威不到20岁,就失去了双亲。
老前辈们非常同情袁振威的遭遇,十分关心他的成长。陈毅曾主动找他谈话,用袁国平的英雄事迹鼓励他:
“新四军军歌是你父亲创作的,你要向他学习,将来也成为英雄。”
袁振威将前辈们的教导牢记在心,好好学习,发奋图强。高中毕业后,他以优秀成绩考入海军学院。毕业后,他留在学院工作,主持了1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
由于相关课题保密性较高,不参与任何评奖,袁振威一生都没获过荣誉。他虽然没有荣誉,却为国家做了许多贡献,被尊称为“没获过奖的功臣”。
46岁那年,袁振威出任海军学院教授,事业更进一步。
袁振威担任海军指挥学院专家组成员、海军作战指挥学博士生导师,为海军培养了无数人才。
袁振威有这样一句座右铭:“不能擂鼓上前线,潜心躬身育英才”。许多人问他:你从来没获过奖,拼命工作图个啥?他回答:不图个人名利,只图国家强大,扬我军威!
袁国平是革命烈士,袁振威是国家栋梁,这对父子是民族骄傲,大家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