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的议题主要是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修正稿。在会议中,毛泽东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他强调,革命的核心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使农业和手工业从个体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则从资本主义所有制转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一转变将极大地释放生产力。
会议期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的陈云,也针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相关问题发表了讲话。毛泽东、陈云、以及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共同探讨了这些重要议题。然而,会议讨论到一半时,毛泽东却突然问了一个看似与会议主题无关的问题:“为什么‘东来顺’的羊肉变得不好吃了?”这一问题出人意料,毕竟,最高国务会议通常讨论的都是国家层面的政策与方向,毛泽东却在如此严肃的场合提到了“东来顺”的羊肉,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意呢?陈云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东来顺”涮羊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当时,来自河北沧州的回民丁德山和他的兄弟们推着小车,在北京东安市场里摆摊,售卖清真小吃,包括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几年后,生意逐渐兴隆,丁德山将摊位升级为“东来顺”,意在表达“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愿景。起初,东来顺只是一家粥铺,但在经过几番努力后,它逐渐发展成了一家专门经营涮羊肉的餐馆。随着时间的推移,丁德山兄弟的羊肉品质始终如一,且精益求精,借鉴其他商家的优点,不久后,“东来顺”的涮羊肉便与“正阳楼”不相上下,声名远扬。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东来顺对涮羊肉的火锅设备进行了改良,选材讲究,刀工精细,调料香浓,底汤鲜美,糖蒜脆爽,配料齐全,凭借这些独特的优势,迅速成为了北京最著名的涮羊肉店之一。即使是在解放前动荡的时期,“东来顺”几经风雨,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营业额,稳居北京饮食业的领头羊地位。到了1939年,北京的食客们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涮肉何处嫩,要数东来顺。”这也反映了顾客对“东来顺”一贯坚持的美味与口感的高度认可。
“东来顺”的羊肉薄如纸、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每片羊肉都精细地对折,纹理清晰。独特的烟囱设计,使得火力更加旺盛,水沸时羊肉涮至刚好,肉质香嫩不腻,绝无腥味。毛泽东在品尝过“东来顺”涮羊肉后,也曾大加赞赏,亲自指示“东来顺”作为老字号应永远保存并传承下去。
然而,进入1955年后,经过公私合营的“东来顺”却面临了羊肉质量下降的问题。公私合营后,“东来顺”扩展了经营规模,餐桌从原来的53张增至105张,客流量大幅增加。然而,这样的扩张也带来了新问题,许多顾客,尤其是老顾客纷纷提出质疑:“为什么羊肉片不好吃了?为什么辣椒油变成了辣椒糊?为什么芝麻酱变成了花生酱?”有人甚至开玩笑说:“资本主义的羊肉,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都不好吃了。”
与此同时,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一现象。人民日报曾刊发文章指出,“东来顺”的羊肉在公私合营后出现了显著质量问题:肉片一团一团的,送到锅里后,肉片不再是整齐的条状,而是块状,且嚼不烂,口感大打折扣。许多顾客进店时,往往第一件事不是占座,而是询问“今天的肉怎么样?”显然,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公私合营的背后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推进。1952年,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提出要用10到15年时间实现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年春,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随后便进入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推行,通过“公私合营”将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6年初,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私股实施“定息制度”,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
“东来顺”作为北京的知名企业,也迅速进入了公私合营的进程。然而,在合营后,问题接踵而至。原本供应“东来顺”的羊肉,由北京市食品公司提供,但由于质量参差不齐,涮出来的羊肉不再鲜嫩,口感变差。而且,公私合营后,顾客增多,但切肉的工人却没有相应增加,工人们必须提高效率,导致切肉厚度不均,质量大幅下降。
“东来顺”在改革后,不仅羊肉质量下降,连调料的口感也出现问题。芝麻酱变得粘稠,糖蒜不再脆爽,整体口感不如从前。顾客们纷纷吐槽,“资本主义的羊肉,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竟然不好吃了。”
这一问题很快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毛泽东在1956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东来顺”羊肉质量下降的问题,并要求各方给予解决。在毛泽东的关注下,陈云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指出,公私合营后,“东来顺”所使用的羊肉质量变差,原本用的小尾巴羊被更为普通的羊肉替代;而且,由于合营后的价格压低,肉类的选择也变得更加随意,导致涮羊肉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切肉工人面临的高产要求,使得肉片的切割质量受到影响,导致羊肉的口感大幅下降。
陈云建议,虽然公私合营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要想真正实现经济效益,还需要对原材料供应、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整改。毛泽东在听取完陈云的分析后,强调:“问题找出来了,可是如何解决呢?”陈云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合营过程,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同时增加员工人数,确保羊肉的质量能够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毛泽东听后非常重视,明确指示:“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必须让羊肉更加好吃,烤鸭也要更好吃。”他强调,要永远保持和发扬老字号的传统品质和特色,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不断提高。
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首先,确保羊肉的供应,重点采购优质羊肉,并提高价格以确保品质。其次,增加了切肉工人的数量,优化了工作流程,确保每片羊肉的质量。经过一系列调整,东来顺的羊肉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美味,甚至有顾客反映,味道比以前更好了。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毛泽东通过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些隐患,并通过改革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毛泽东的指示不仅体现在对“东来顺”羊肉的重视上,更反映了他对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关注。毛主席的一句话,“在社会主义里,羊肉、鸭子应该更好吃、更进步”,正是他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也是他致力于建设新中国、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