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狂飙飞车》的片名本身似乎就是一场巧妙的暗示,电影本身其实是一部标准的“公式化”作品。熟悉的类型元素全都一一呈现:主角背负着过往创伤,经验丰富的老将和稚嫩的新人之间展开对决,最终主角凭借自己的坚持赢得所有人的认可。如此一来,影片的开篇和结局基本上可以提前预测,似乎没有多少悬念可言。不过,不得不承认,这种固定的叙事套路也确实有其可取之处。作为一部暑期档的预热之作,《F1:狂飙飞车》凭借其刺激的赛车场面和爽快的观影体验,依然值得一试,尤其是亲临影院的那份热血感。
影片由《壮志凌云2:独行侠》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他延续了以往对速度感和临场感的精准把控。影片中的每一场比赛都让人屏息凝神:紧张刺激的车身碰撞、剪辑迅猛带来的紧迫感,怒吼的引擎声、飞扬的砂石和摩擦声的尖锐呼啸,再配合特写镜头与主观视角的交替使用,所有这些都把观众的感官推向极限,娱乐感爆棚。同时,每一场赛事也都有自己的谋略和变数,不至于让人感到重复和乏味,每一次极限挑战和冒险冲刺都足以让人捏一把汗,保持着应有的紧张感。
然而,影片的精彩之处,几乎也就仅限于此。由于是同一位导演的作品,许多观众自然而然将其与《壮志凌云2:独行侠》进行比较。确实,两个影片在结构上有诸多相似之处,都围绕着一位资深男主角展开,且都有布拉德·皮特和汤姆·克鲁斯这样的大明星作为卖点。可是,这种比较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点:虽然两部影片都有运动元素,但《F1:狂飙飞车》本质上是一部关于赛车的竞技电影,而《壮志凌云2:独行侠》则是一部聚焦于战斗机的爱国英雄片。若真要对比,倒不如将其与卢卡·瓜达尼诺执导的《挑战者》相提并论——那是一部讲述网球竞技与人性挣扎的作品,或许更能找到共通之处。
正因如此,当《F1:狂飙飞车》选择在叙事上照搬《壮志凌云2:独行侠》那套英雄主义的公式时,问题也随之显现。运动竞技类影片的叙事确实有其固有的套路,但这并非坏事。竞技类电影的核心就是为主角安排一个能与其匹敌的对手——对手可以是另一个人物,也可以是自然或人为的障碍,甚至可能是主角自己。让人血脉贲张的部分,正是主角在失败与挣扎中的坚持与奋战,最终实现的胜利或遭遇的惨败,这种精神的描绘能赋予角色更深的意义,也能呈现人性的复杂与脆弱。然而,《F1:狂飙飞车》却没有给桑尼·海耶斯设立一个像样的对手。影片中,主角与队友皮尔斯的冲突似乎仅仅停留在皮尔斯因地位不保而产生的焦虑,矛盾看似严重,实则不值一提,最终也在几个镜头内轻松化解,转而进入了老将与新人的默契配合阶段。
更为遗憾的是,影片对桑尼·海耶斯的内心世界几乎没有任何深入的描写。电影通过回忆片段和新闻报道简单交代他曾是赛道上的新星,甚至和一些赛车传奇人物同场竞技,后因事故退出。然而,这样的设定已经不再令人感到新鲜,在赛车这个高风险的行业里,退赛的天才数不胜数,影片并未深入探讨桑尼·海耶斯在经历创伤后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他为何执意重返那片让他痛苦的赛道?直到电影的最后,才略微提到旧伤给他带来的后遗症,但这更像是为了高潮戏份的紧张感而刻意安排,而非角色成长的自然发展。
实际上,桑尼·海耶斯的回归更像是“开挂”通关,其他车队的选手几乎沦为配角,沦为背景NPC。影片中的赛车赛事没有真正的对手,唯一的亮点便是主角的冒险精神,然而,这种刺激感是短暂且表面的,一旦走出电影院,便会消散无形。而由于主角性格的缺乏层次感,影片也未能展现他的成长轨迹。
片头,皮尔斯讽刺桑尼·海耶斯是“老将二度就业”的言论,竟成为了电影最后的自嘲笑点。我们不禁要问,离开赛道多年,桑尼·海耶斯真的能够轻松夺冠吗?如果真如此,他当初为何如此轻易退出?这样的设定也使得年轻车手们显得毫无还手之力,几乎显得有些可笑。
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励志叙事,真的是观众所期待的吗?影片中的主角光环几乎消解了与皮尔斯的所有冲突,拯救了整个车队,而布拉德·皮特的个人魅力,则将整个故事变成了他的独角戏:他的招牌微笑和洒脱态度,使得桑尼·海耶斯的形象与布拉德·皮特以往的浪漫角色重合,甚至让演员本身也未曾真正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此外,哈维尔·巴登饰演的车队老板鲁本角色的潜力也未得到充分发挥。影片中他与桑尼·海耶斯的老友互动虽然充满温情,但最终他依然只能站在一旁等待主角的拯救,失去了应有的深度与复杂性。
影片的公式本身并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过于老套的设定。片头那段桑尼·海耶斯与服务员的问答,其实就是整个故事的预兆——当皮尔斯和桑尼·海耶斯通过德州扑克决定谁是第一车手时,我们早就能猜到桑尼·海耶斯肯定是有意让贤;当凯特(由凯瑞·康顿饰演)一再强调专业的原则时,我们也知道她最终会被主角的魅力征服。这些设定完全缺乏新意,甚至连片中涉及的种族和性别政治正确元素也显得有些过时,未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换个角度来看,《F1:狂飙飞车》似乎已经提前揭示了它的本质:与《壮志凌云2:独行侠》或《挑战者》依赖人物情感的深度不同,这部影片更像是一个单纯展示赛车的视听盛宴,充斥着感官刺激与绚丽的画面,专注于吸引观众的目光而非触动他们的心灵。
最终,当片中再度提到那个“重点”时,布拉德·皮特的神秘微笑再次掠过,我们已经明白:所谓的重点根本没有答案,因为电影从头到尾,根本没有意图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