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国庆长假,稍做了些功课,便与家人一路向北,踏上了那片令人神往的大兴安岭。从踏上旅途的那一刻起,仿佛每分每秒都在倾诉着茫茫林海,拔地松桦,总想让时间凝固,那,就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这片黑土地深情的诉说……
如果说一望无际的大海浩瀚无边,那么成片的森林就是广袤无垠的林海。在我国众多森林之中,真正堪称林海的地方,一定是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大兴安岭。它是我国最北端的一段山脉,跨度长达1400公里,森林、雪地,藏于林海雪原之中,满山松林,裹以素装,绵延不绝。
(大兴安岭初冬的雪原)
(额尔古纳湿地公园)
(白桦树林)
(林海)
(莫尔格勒河)
这里的冬季长达9个月,最低温达零下40摄氏度,在我国冷极根河市,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8度,就在这极其寒冷的地区,生活着一支神秘的使鹿部落————鄂温克人和他们的驯鹿。
(森林精灵——驯鹿)
(晚 归)
鄂温克人,是生活在东北亚地区的少数民族,集中在内蒙古根河市,分三个支线:一支畜牧,一支农耕,一支就是游猎,目前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游猎的鄂温克人,他们人数极少,纯正的使鹿部落鄂温克人更是少之又少,他们也是中国最后的游猎民族,神秘而古老。
喜欢外出旅行,开始还乐于查阅一些资料,后来走的多了,也逐渐懒惰起来。果然,事到临头,便轻易暴露出自己的孤陋寡闻。但旅行,不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吗?不就是因为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才要背起行囊,去跋山涉水吗?
这次,如是!太多的关键词扑面而来:“额尔古纳河、鄂温克人、驯鹿、古老、最后的游猎民族、美丽的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让这些令人震撼惊愕的真实场景排山倒海的袭来,更愿意被一无所知的神秘感包裹,特意不排练,不预习,车子一路向北,奔袭而来!
(远眺美丽的额尔古纳河)
(十月初冬的额尔古纳河)
(莫尔道嘎的小火车)
(根白公路)
当我们在根河市敖鲁古雅乡博物馆中了解到这个民族的勇敢与坚韧,特别想寻访那位90后的鄂温克驯鹿人阿尤莎。
“阿尤莎驯鹿园”在距离根河市60公里的密林深处, 然而见到阿尤莎和她的驯鹿,并非易事,9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使根河地区进入了冬季。
从根河出发,别小看60公里的根漠公路,两旁是厚厚的积雪,经过非阳坡时,道路中间出现一道道冰痕,来往车辆不断碾压,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车辆只能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会侧滑,遇到会车,只能一方停下。这样的路,崎岖不平、惊险刺激,谁的脑海都会轻易闪过:要继续吗?!还好,老谋的车技令人佩服,总能在轻重缓急中找到平衡点。
拐过弯,眼前出现“阿尤莎驯鹿营地”的路标,顿时我们的心亮了起来,可靠近路标时,又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条崎岖小路,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只有两道车痕可以看出是一条路。“这路能开吗?”足足5分钟的讨论,抬头望着天空,湛蓝、明亮、艳丽,精灵驯鹿……,强烈的猎奇心再一次驱使着我们前行。
万籁俱寂,安静极了,只有SUV“吱吱呀呀”像喝醉似的扭动着“身体”慢慢蠕动,这种状态要保持2公里左右,天空很蓝,视野良好,忽见前方的雪地上躺着几个黑乎乎、不规则的东西,周围没有一丝杂质,在白茫茫一片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是苔藓吧!?”果然,是几个绿褐色编织袋装满了的苔藓,“估计是阿尤莎家的苔藓,应该是给驯鹿准备的,帮他们带回去吧!”老谋说着,踏着厚厚的积雪,拖着几袋苔藓,搬上了车。
(遗落在小路上的苔藓)
继续向前了一阵,右前方出现了一片开阔地,一个醒目的手绘牌子“阿尤莎森林驯鹿营地”,终于到了!
环顾四周,并没有热闹的场景和游客的迹象,仅有的一座小木屋也紧锁大门,左前方有一条小路,密密麻麻布满了脚印,顺着这条小路走才到真正的鹿园。“林深见鹿”,此刻更能体会到它的含义。这时,由小路开出来一辆皮卡车,后面拉着各种简易家具,我连忙上前询问:“请问这是阿尤莎驯鹿园吗?”
车窗放下,一个温柔甜美的声音说:是的。一看,就是阿尤莎,她坐在后排,旁边是她的妈妈。我连忙说:你们闭园了吗?为什么没有看到驯鹿呢?阿尤莎微笑:往年没有落雪,国庆节是黄金时间,我们会欢迎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可今年九月底下雪了,驯鹿都放林子里了,没办法,游客进不来,我们正在搬家,到冬营地去,准备越冬。
“哎!太遗憾了,看不到驯鹿。我们来的路上,看到路上有几袋苔藓,估计是你们家的,就拉回来了!”“太好了!是我们的采摘工人掉的,太感谢你们了。”阿尤莎笑眯眯得说着,老谋打开后备箱,将苔藓搬到了皮卡车上。阿尤莎邀请着:“这样吧,你们跟着我们回冬营地,碰碰运气看看能否见到驯鹿。”冬营地大约离这里3公里左右,于是我们跟着阿尤莎的车继续向森林深处开去。
当看到左侧更宽敞的一片空地时,车子停下,阿尤莎从车上下来,两条狗兴奋地向她跑去,我们的车慢慢停下,Wendy见狗恐慌,迟迟不敢下车,阿尤莎热情招呼:“来啊来啊,就在这里,这里一到冬天,就看不见陌生人,它们是高兴的,不会咬人,顶多会扑几下而已。”
(鄂温克姑娘阿尤莎)
阿尤莎,这位90后鄂温克小姑娘美丽朴素,恬静而自信,一顶牛仔帽,黑色绒外套,一双雪地靴,安静且松散站在阳光下,深秋的暖阳惬意的洒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这种光与雪的交织,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我们仅这样静静地站着,已让人心生暖意,更对这里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慢慢地,我们热络起来。
(愉快地聊天)
我们的交谈既小心翼翼又夹着愉快,尽管来的路上脑子里涌现出N多问题:鄂温克人交流使用什么语言?这个神秘的使鹿部落,05年上缴了猎枪后,这些最后的游猎民族,以什么为生?他们为什么要养驯鹿?驯鹿散出去后,又是怎么唤它们回来的?漫长的冬季,在大山密林深处,没有信号,没有水,没有电,平时都做些什么?一个90后年轻人怎么耐得住寂寞,常年生活在山上?和驯鹿?……处于尊重,当下聊起来,还是显得小心翼翼。
阿尤莎示意我们转过身,这样可以看到她的冬季营地。这是一个更开阔的地方,白雪铺地与密林深处笔直明亮的针叶林形成独特的颜色,一辆红色的房车格外显眼,前面有一排太阳能版,不远处有一个希楞柱,也叫“撮罗子”,周围高高低低的推放着一些旧木柴。
阿尤莎说:“这就是我的冬营地,房车和太阳能版都是政府配置的,山下的根河也有房子。但我们更喜欢待在山上,偶尔会下山买些生活用品,觉得无聊,就会回到林子里来,所以,我们基本上都会在森林里生活。今天是我们搬进新营地的第一天,营地和房车都没有整理,乱糟糟的,哎,一场大雪下的,计划全打乱了。”阿尤莎轻声介绍着。
(阿尤莎冬营地的房车)
撮罗子,是鄂温克人搭建的简易三角形帐篷,一般都是用桦树皮和兽皮做的,也可以用桦树皮毛草和厚帆布做,禁止狩猎以后,打不到动物,没有兽皮就用帆布代替。撮罗子也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搭建方便,也便于搬迁,夏季6、7、8三个月在里面生活、打列巴,列巴也是鄂温克人主要食品,能长期存放,不易坏,吃的时候拿出来温火略烤,外焦里嫩,香甜可口,特别是迁徙的时候,带上特别方便。
(敖麓古雅的希楞柱,也叫撮罗子)
(敖麓古雅桦树皮搭建的房子)
(莫尔道嘎的希楞柱)
( 打列巴)
其实在林子里,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冬季要整理营地,修补栅栏,围圈,还要给驯鹿准备新鲜的苔藓,驯鹿是一种特别爱干净的动物,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脏了,或者这一片森林的苔藓吃完了,它们就会找新的地方,吃新鲜的苔藓,而鄂温克人也为了鹿群能吃到新鲜的苔藓,就跟随着驯鹿群迁徙到下一个地方,有时候,转场要几十公里,往往是天亮出发,黄昏时分才到达。
现在年轻的鄂温克人会开着皮卡或拖拉机,扽着房车转场。平时,鄂温克人会任由驯鹿们在森林里游逛,但无论驯鹿走多远,鄂温克人都会追寻着它们的脚步,漫山遍野的寻觅,靠着彼此间达成的默契,会在驯鹿们经常出现的地方呼唤它们,老一辈鄂温克人会抑扬顿挫地大声呼喊:“哎哎哎……来来来……”年轻一代则会用鹿哨,或者敲击木盆,来召回它们。
当听到清脆的铃铛声传来,驯鹿们踏雪而来,一步两步,驯鹿用纯净无辜的眼睛看着主人,盯着主人兜里的豆饼。多少年来,它们仿佛从古老而幽深的茫茫林海中穿越而来,为了这些可爱的精灵,鄂温克人成了真正大山里的守护者。
来!让我们定格镜头:密林深处,万籁俱寂,山涧小路,两旁是整齐笔直的兴安落叶松和皑皑白雪、秀丽而井然有序的景色,一位鄂温克人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一群可爱的精灵,一串串铃声划破静谧的森林,宛如一首动听的乐曲在林中飘荡。
夏季,小咬和瞎蜢多,需要点蚊烟,给鹿群驱蚊虫,预防驯鹿被叮咬。驯鹿没有上牙,只有一排小而短的下牙,除了吃苔藓,还吃一些豆饼和盐,盐是为了给鹿补充钠。它性格特别温顺,驯鹿除非受到惊吓会奔跑,一般不会跑的太快,鄂温克人把驯鹿当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训鹿祖祖辈辈也和人亲近,人走到哪儿,它就粘着你,离不开人。
“常年待在山上,耐得住吗?特别是网络时代,信息发达,各种诱惑……”最后,我还是小心翼翼问了。
“我还好,比较喜欢安静,山里也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和驯鹿待在一起,忙起来,也是脚不沾地,偶尔闲下来, 山里的空气好,可以喝咖啡,看书。”说到这些,阿尤莎显得谈定从容,她的眉眼和举止,让我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位年轻的鄂温克姑娘,既铭记自己的民族历史,又敞开胸襟拥抱新的生活,才会在传承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人们以为的鄂温克人古老、神秘、原始,但他们生存的方式其实很具有现代思维,他们大约有1000多头驯鹿,每一个猎民点都有驯鹿,数量也不相同,多的能养200多头,少的也有几十头,如何保障驯鹿的种群壮大繁衍,也是现代鄂温克人重要工作,他们甚至请来了中科院的专家帮助他们提高驯鹿的纯种血统和繁殖。
驯鹿不是宠物,古老的鄂温克人养驯鹿,是为了食物、衣服和交通工具,今天的鄂温克人养驯鹿,响应国家政策,发展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民族,这也能为他们带来一些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也许这样才符合鄂温克人自身利益,远比活在别人眼中的原始符号要真实的多。
太阳又高了些,稍稍偏西,时间是有限的,遗憾是必然的,就算我们经历了路途的坎坷,但,林深未见鹿可以被忽略……
鄂温克人和驯鹿已经在这片森林里生活了几百年,没有人会改变他们的传统和使命,他们会继续生活下去,年年如此,周而复始。
挥手,微笑,告别——“鄂汉情深何忍别,林海雪原话斜阳”!
( Wendy和驯鹿在一起)
(驯鹿依人)
后记:
终究还是弥补了遗憾,在敖麓古雅和莫尔道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驯鹿,那一刻,一切都值了。
马溢
2024.10.10日
完稿于 上海
作者简介
马溢,郑州市管城区名师,爱旅行,爱画画儿,爱玩儿,爱想,偶尔动笔。外表时尚内心保守,安静且闹腾。允许自己,情绪反扑的时候,枯萎几天,然后继续好好生活。
且看且学且珍惜……
统筹规划:王晓霞
作 者:马 溢
上一篇:西安大雁塔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