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结束,上秤一称,胖了两斤。怎么办?控制一下吧?可是国庆期间涨的啊——我和我的祖国, 一克也不能分离!!
假期依然是自驾无目的地走,走到哪算哪。比如我们去本溪,本打算住下,可是景区附近的随便一个民宿就要1000块钱。于是我们驱车两小时去了鞍山,不到300块钱住了五星级酒店还含双早;第二天去了个叫老院子的景区,非常出片,还不累。
这是我们在丹东天桥沟附近住的农家。农村的早晨真有个早晨的样子,烟雾缭绕的村落,透过树缝洒下来的朝阳,还有热气腾腾的小米粥……真是美好的烟火人间。
天桥沟真好,去年我们就去过,今年又去了。景美,人少——辽宁的文旅局为什么不好好推一推这个地方呢?大家都集中到本溪去,景色都差不多,堵得要命。
上班了。没觉得休息了那么多天,仿佛就正常休了个周末。上课,讲题。
讲题的时候,花了20多分钟,领着同学们审题、读文章、找关键句、分析写了什么、梳理上下文关系……这件事不踏踏实实地做,上来就火急火燎地做题,其实都是瞎写。大家做语文题的时候其实最缺的就是静心读题、分析人家问什么、去文章哪里找、找什么……这些事情做好了,前5道题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不该丢分的,一分都不应该丢。
假期看了《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北大林小英博士那一期,看了两遍。讲的是教育相关的问题,比如内卷,比如学习没有动力,比如现在的孩子们不会玩,比如全社会过于单一的评价体系……好多事,好像大家都知道正确的应该是什么样,却“不得不”在另一条路上越走越远。就像林小英问那个县中的书记:“你为什么不能按照你认为正确的方式改呢?”就像节目里说的那样,让孩子解放,给孩子们玩的时间,让他们做一些“谋生”之外的事情……为什么不呢?
因为“保险起见”。
我们都懂的。一些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东西,是无法用分数来量化的。——换句话说,考试不考。教育的本质,因为教育的功利性,而被冷落,被视而不见,被无暇顾及。于是我们心里都知道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却不得不顾及眼前的分数——因为眼下的升学需要啊!
批判是容易的,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