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的长江记忆|它的未来是无数年轻人的未来
创始人
2024-05-29 13:30:59
0

只要有条船,就能去到中国任何地方。

只要换换船,兴许就能遍访世界各地。

这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的无锡流传的一种说法,也是长江口东南岸的一大特色。

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长江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江流经中国11个省份,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中心。

同时,长江流域还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上,肥沃的土壤、温和的气候、四通八达的水路,使长江流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在农业、蚕丝业、制造业和商业活动的相互交织下,成为中国最繁华发达的地区。

在政治上,许多朝代的都城都位于长江流域,如南京、武汉、重庆等等。

在文化上,诗词、绘画、戏曲、宗教等众多领域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发源于这条宝藏之江。

这样一条重要的江水,一直以来都是众多文人墨客、专家学者笔下记录的对象。

学贯中西的学者许倬云就生长在长江边,今年,许先生已经94岁了,这样一位老人在回忆故国家乡的时候,就将“长江”这样一个大主题写成了一本面面俱到的小书——《长江小史》。

小书篇幅不大,但内容精专,以世界为横轴,以历史为纵深,上溯香格里拉雪域高原,下至扬子江入海口,穿过四川都江堰、三峡、洞庭湖、鄱阳湖,其间涉及农业、经济、建筑、艺术、思想流派等各方面历史知识。将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个人对长江的思考,向世人娓娓道来。

既有主题的聚焦,又有知识的广博。

一本书通晓长江文明的发展史与内核,让当代青年了解长江文明的意义,长江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意义。

许倬云的长江记忆

提到长江,许倬云说那是他的生命中与故国联系最密切的地方。自有记忆以来,它们占据了老先生有关大陆生活回忆相当大的一部分。

记忆中的长江风景甚是秀美:

“印象最深、风景最好的,是过鄱阳湖的湖口,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湖面:从长江流入大湖的,是缓和的水流。

在我的印象中,洞庭湖比鄱阳湖大。冬日,分明可见五六条支流,平行流入洞庭湖,在湖口汇集为一片汪洋;及至夏日,则是一片汪洋,浩瀚无际,景色宜人。

舟行三峡,一路过滩,航程艰难危险。三峡里有五六处这样的险“滩”,每处皆是激流回转,声势惊人。滩中拐弯处,却常见静水平潭,青山绿水,两岸百尺垂藤,倒映江中,宛然是一幅幅青绿山水图。”

记忆中的长江温柔地抚育了沿岸的国人,更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灵感的来源:

“长江下游湖湘一带生产的米粮,可以供给半个中国使用。在过去,江南地区出产的米粮,并非经由运河北上,而是通过汉水,从沙市、老河口到襄阳、樊城运抵北方。

长江下游的庐山、黄山等地,是中国山水画和许多文学作品绝佳的题材,也是许多文人梦中的归宿之处。长江下游许多湖泊,包括故乡无锡的太湖,湖域与长江相通,包孕吴越,吞吐江海。”

因此,提到长江,许倬云先生甚至激动地说:“长江比尼罗河、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都要好,相比欧洲的河流,河流覆盖的地区更大了不知多少倍。世界上就这么一条了不起的江,连黄河都不如她。”

因此,他把这样一条“了不起的江”从古至今、从头到尾做了一次梳理,长江在书中成为了一部壮丽的历史画卷,字句中尽是中国母亲河的千年传奇。

关于长江,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长江小史》跟随史学大家许倬云独特的长江记忆,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等视角,探究长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展望中国与长江的未来。

可以说,在这本书中,许先生带领读者沿长江逆流而上,让我们全方位了解长江这一中国近现代最繁荣的流域之一。

例如,农业生产方面,许先生介绍道,丘陵和排水系统,使长江中游成为生产大米和其他主要农作物的理想之所。国内最早的栽培稻,就是在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沼泽地区,距今甚至不止万年。

自古以来都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长江中游若是大丰收,则普天之下无饥民。

得益于长江及其支流的交汇融合,长江下游沿岸的精细制造业同样获得了高度发展。当地丰富的高岭土储备和矿物质,是为陶瓷上色和上釉必不可缺的原料。

当地制造的瓷器早在1000 年前就享誉中外,景德镇和江西窑炉出产的瓷器堪称天下一绝,至今依然被认为是最上乘的工艺制品。

文化方面,许先生在书中提到,与儒家文化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源头的道家宇宙观,就同样发源于此。长江中游地区,也是古代道教的发源地,许多重要的道教宗派圣地也分布于此。

四川盆地便残留有许多宗教活动的遗迹,如岩石和洞穴雕刻,以及由整座山腰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被誉为圣山的峨眉山和青城山,都曾是佛教和道教的活动中心。

长江之水从源头奔流而下,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同样至关重要。早在2000 多年前,长江上游(金沙江与澜沧江、怒江冲刷出的“纵谷”,便成为了中国与印度之间唯一的贸易路线,联通中国和中亚,被称为“茶马古道”,直至今日,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艺术方面,长江流域同样给我们保留了不少遗产。长江下游的一处有7000 年历史的考古遗址,出土了多件木制建筑残骸,包括平台、整间房屋的废墟,以及完全由榫卯工艺打造的船坞。

7000年后,上海世博会中国展馆便是榫卯结构的现代化完美运用,古典大气,极富中国韵味。

可以看到,许先生这本书虽然称为“小史”,但涉猎广博、内容扎实,从记忆中的长江出发,饱含他对于长江的情感和关怀,可以说是关于长江历史最深情的解读。

除此之外,书中还拓展了近40张长江流域实景图、文物图和详尽的文字解说,包括历史、考古文物,建筑、船只模型,当地特色文化风貌等等,用专业、可读性强的文字解说拓展长江相关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到长江流域几千年来的经济发展时,提及长江是我们熟知的鱼米之乡,更是蚕丝业、制陶业、铸造业全面发展的地方。

公元前15 世纪,在邻近的太湖地区出现第一批上过釉的原始瓷器。今日铸造铁器的方法,大约在公元前16 世纪就出现于中国;到公元6 世纪时,江南的吴钩越剑,已是含碳量很高的金属兵器。

真实的文物图与详实的文字解说,能够带给读者更加形象的认知。

写在最后:

人要有远见,才能超越自己所未见,要有宏大的关怀和自由的心灵,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

《长江小史》篇幅虽小,却是一本见微知著的大书。

让我们了解长江文明的同时,构建历史思维,打开眼界格局,从快节奏时代的迷茫困顿中,拨云见日,找寻未来。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段个人的回忆,更是一段关于河流、关于文明、关于传承的动人篇章。

在这本《长江小史》中,许倬云对长江的热爱和敬意,帮助我们继续探索这条伟大河流的奥秘。而传承中华文明的智慧,则是未来每一个年轻人需要踏上的征途。

每周好书

长江小史

[美]许倬云

博集天卷

(以上图文均由博集天卷提供)

相关内容

旅游媒体|在华第100家戴...
时尚广州新媒体讯:在酒店业的宏大棋局中,真正的“地标”早已不是建筑...
2025-09-03 00:49:17
金大川雎晓雯一家三口去迪士...
搜狐娱乐讯 9月2日,有自媒体曝光一段金大川雎晓雯带女儿去迪士尼的...
2025-09-03 00:48:50
中国沾河平台:让黑龙江旅游...
在中国东北大地上,有一片被森林群山环抱的秘境,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绿...
2025-09-03 00:47:40
景德镇陶瓷景科院院长梁子轩...
在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梁子轩的名字如雷贯耳。作为景德镇陶瓷景科院院...
2025-09-03 00:34:18
原创 ...
汉唐时期的封建社会由于统治制度不完善,中央集权相对较弱,以至于有些...
2025-09-03 00:34:17
邓小平说他是我军一位猛将,...
1973年10月,邓小平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到韶山,在一位烈士遗...
2025-09-03 00:34:09
原创 ...
在14世纪时,一场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先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后扩...
2025-09-03 00:34:06

热门资讯

安信游一码游:全链路数字化变革... 安信游一码游:全链路数字化变革游乐场景,赋能景区智慧化进阶 一、核心价值:从“功能工具”到“生态中枢...
原创 实... 实拍浙江乌镇西栅景区,提到西删景区,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吧,西删景区是乌镇比较著名的旅游之地,平...
“百台房车游甘肃”系列活动“极... 9月2日,“百台房车游甘肃”系列活动之“极致行摄 九色甘南”专题活动从兰州启程。40名摄影爱好者驾驶...
原创 峨... 最近峨眉山的陪爬服务在网上闹得挺大,好多视频里,陪爬的人又是公主抱,又是背扛女游客,这种亲密的身体接...
海边游玩,请警惕这些风险 到海边游玩 享受海风与凉意的同时 务必警惕海面下的危机 “浪大危险,请勿靠近”的提示语 可不是说说而...
原创 舌... 福山抻面,又称福山大面,是山东地区的传统面食,被称为中国四大面之一。 和面:将精盐、食碱分别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