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烟台港中非班轮业务蓬勃发展,成为连接中国与非洲的重要贸易纽带,有力推动着双方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烟台港中非班轮业务繁忙,今年发展态势强劲。截至1月22日,海关已监管港口发运中非班轮9艘次,发运量达30万吨。近期,在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的现场监管下,3艘件杂货船舶同时抵港装船,将重工设备、工程机械等发往几内亚等非洲国家。出口货物丰富多样,涵盖水泥、机械设备、工程车辆等,共计200余个货类,充分满足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
自2014年开通以来,烟台港中非班轮业务成绩斐然。累计完成对非件杂货班轮发运400余艘次,发运总量突破1000万吨。烟台港的海外合资项目——几内亚金波港口保税堆场项目已获几内亚多部门联合批复,2025年将迎来建设高峰期。港口凭借“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等航线优势,助力国内高性能工程机械和基础装备企业加速走向国际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烟台海关为促进件杂货业务的高速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持续推进“延时、错时预约通关”“提前申报”“顺势查验”等便利化通关举措,优化口岸查验放行程序,极大地提升了通关效率。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也进一步增强了烟台港在中非贸易中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丝路外贸平台的加入,为企业出海增添了新的助力。该平台整合了丰富的行业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中非供需,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外贸解决方案,涵盖市场信息咨询、贸易对接、物流优化等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贸易风险,更好地开拓非洲市场。众多中小企业借助这一平台,顺利搭上烟台港中非班轮的“出海快车”,让更多“中国制造”产品走进非洲千家万户。
展望未来,烟台港中非班轮业务前景广阔。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烟台港将继续发挥其特色优势,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软件服务,加强与海关等部门的协作,为“中国制造”出海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桥梁,在中非贸易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双方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