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拿破仑的埃及远征标志着一场科学与文化的奇妙交织。随着他的军队进驻埃及,许多杰出的法国学者、制图师以及画家随行,他们不仅致力于研究和记录古埃及的文物与历史,也不遗余力地将埃及的珍贵遗物带回法国。随军的学者们夜以继日地抄写神庙和墓穴墙壁上的象形文字,同时搜罗尽可能多的古埃及文物,目的是为巴黎的罗浮宫增加更多的历史珍宝。
1810年,由这些学者整理而成的《埃及志》(Description de l'égypte)终于出版。该书不仅是一部包含丰富图文资料的百科全书,它详细描述了古埃及的历史遗址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并成为了欧洲了解古埃及文明的权威之作。随着这部巨著的推出,欧洲各国王室对古埃及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对埃及文物的疯狂掠夺。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掠夺,不仅让欧洲对古埃及文明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也导致了大量埃及文物的流失。
作为古埃及文化最具象征性的代表之一,金字塔的封顶石无疑成为了最具诱惑力的抢夺目标。金字塔的封顶石被称为“奔奔石”(Benben stone)。这一石块因其独特的造型和重要性,逐渐成为了建筑学中的一个术语。奔奔石不仅在金字塔的顶部发挥重要作用,也常常出现在方尖碑的尖端。金字塔的设计在古埃及的“金字塔黄金时代”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最初一座接一座的金字塔逐渐增高,每座金字塔的顶端都会安放一块奔奔石,以示其神圣性。
古埃及的创世神话中,宇宙由创世神阿图姆所创造。最初,世界一片黑暗和混乱。在原始水域中,浮现出一座被称为“奔奔”的山丘,山丘上矗立着阿图姆的身影。传说中,正是阿图姆的眼泪洒在奔奔石上,才化作了人类的生命。在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中,金字塔顶上的奔奔石被视为神圣的符号,它代表着太阳的初升。每当太阳的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奔奔石上,法老便能在光明中永远得到保护,而不再受黑暗和恐惧的侵扰。
根据《死者之书》,奔奔石在古埃及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作神圣的遗物,保存在赫利奥波利斯的阿图姆神庙中。然而,在某个历史时期,最初的奔奔石遗失了。尽管如此,古埃及人仍然制作了大量的奔奔石复制品,以维持这一神圣象征的延续。因此,今天我们看到的金字塔顶端常常是光秃秃的,没有了原本的奔奔石。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今天仍然能够看到一些小型的奔奔石遗物,这些石块可能来自方尖碑塔尖的断裂部分,或是古埃及人为了纪念这一象征性物件所制作的复制品。
除了埃及本土外,一些鲜为人知的金字塔也收藏着类似的遗物。例如,苏丹的金字塔、阿梅内姆哈特三世的黑色金字塔等,都曾拥有过类似奔奔石的神圣遗物。尤其是在阿梅内姆哈特三世的黑色金字塔中,其塔尖朝向东方,正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精致的浮雕上刻有太阳神图案,以及蛇形装饰,象征着神圣光辉的降临。
此外,埃及博物馆收藏着一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奔奔石,包括新王国第18王朝时期的奔奔石、霍里金字塔上的奔奔石等。这些石块代表着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示了古埃及人如何将奔奔石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传承。
在现代,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的奔奔石遗物。无论是在意大利都灵的埃吉齐奥博物馆、英国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还是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可以看到这些珍贵的历史遗物。此外,其他如美国休斯顿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地的博物馆,也保存着来自古埃及的奔奔石遗物,它们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静静见证着千年历史的传承与流失。
金字塔顶部的奔奔石,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之一,不仅承载着古埃及人对神明的信仰与敬畏,也见证了历史上无数的文化掠夺与文化遗产的流失。尽管很多奔奔石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在现代博物馆中的存在,依然让人们可以一窥古埃及文化的辉煌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