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近日举办的2025非遗品牌活动推广周——非遗品牌建设研讨活动上,中国旅游出版社正式发布了2024“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典型创新实践名单,陕西两大非遗代表性项目——渭南市“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与咸阳茯茶品牌建设成功入选,展现了陕西非遗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上的丰硕成果。
本次研讨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总结推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先进经验。在活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旅游出版社副社长胥波分享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创新实践成果,并从全国716个申报项目中揭晓了最终脱颖而出的51项“典型创新实践”。
据介绍,此次评选竞争激烈,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51项“典型创新实践”由四种创新类别组成,分别为非遗相关产品及品牌创新类16项,非遗传承、教育、研学创新类9项,非遗生产性保护创新类19项,科技赋能非遗创新类7项。这些项目用创新理念盘活资源,通过多元路径促进转化,以时尚的形式贴近公众,体现了非遗保护同文化繁荣、产业振兴的有机统一,为当下全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积累了经验。
记者了解到,陕西入选的两个项目各具特色,分别从“情感体验”与“产业活化”两个维度,提供了非遗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的“陕西方案”。
渭南“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项目引领深度的文化情感共鸣该项目超越了传统的观光模式,通过招募“非遗体验官”,引导参与者深入渭南的乡村与社区,沉浸式学习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富平陶艺等古老技艺。其核心特色在于,它不仅是一次技艺的观摩,更是一场情感的归乡。项目巧妙地将非遗传承与乡村记忆、家庭温情相结合,让现代人在亲身体验中,与传统文化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真正实现了非遗从“被观看”到“被体验”的转变,为非遗研学旅行提供了创新范式。
而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金花菌”发酵工艺已有近千年历史。本次上榜的“咸阳茯茶品牌建设”项目,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典范。它并非简单地去复制古法,而是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与市场化推广,让这片古老的茶叶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项目成功打造了具有高辨识度的区域公共品牌,将古老的茯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提升为兼具健康价值与文化品位的时尚饮品,有效激活了产业链,实现了文化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双赢。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