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体验“幻境玄武”MR项目
“金陵莫美于后湖”,北宋文豪欧阳修笔下的赞叹,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在南京城的这一汪澄碧中回响。作为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湖泊,玄武湖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一场向现代化文旅融合典范的华丽转身。当古老的湖水与最新的科技相遇,当千年的文脉与现代的创意交融,玄武湖正以其生动的实践,诠释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刻内涵。
科技赋能
让千年文脉“活”在当下
“十四五”时期,是玄武湖景区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出奇的五年。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秦小斌总结道,这一时期的核心在于“坚持文化塑魂、活动创新、智慧赋能、业态转型”,让历史与现实交汇,让文化与科技共舞。
创新传承,让文化“活”在当下。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静态展示。玄武湖大胆运用新技术,为厚重历史披上了时尚的外衣。秦小斌介绍:“今年我们引进了‘幻境玄武’MR项目,该项目为国内首家将Vision Pro技术应用于文旅景区的项目。它借助高精度空间计算与混合现实技术,带领游客沉浸式领略六朝古都金陵的独特风貌,宛如穿越历史长河。短短十几分钟的体验,便可让游客在移步换景间了解玄武湖的神话传说和文化底蕴。”
2022年玄武湖景区荣获“江苏省智慧旅游景区”称号,正是“科技+文旅”的集中体现。秦小斌介绍,景区构建了集成客流、车船、生态等数据的“大脑”——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资源的精准调度。13处码头、24处观光车站点全面数字化,扫码即可泛舟湖上或乘车游览。近600处监控、AI“文搜”寻人系统、“码上求助”二维码、一键报警及AED设备,共同织就一张“人防+机防”的安全天网,甚至引入了机器狗进行巡逻与讲解,科技感十足。面向游客,“玄武湖智慧导览”小程序成为贴身管家,AI导游“玄玄”24小时在线答疑。VR全景游、云直播则打破了时空限制,让玄武湖的魅力得以在云端延伸。无人驾驶观光车、机器人咖啡亭等服务,更是让游客处处感受到智慧生活的便利与新奇。
业态的转型得益于国家对文旅融合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们主动拥抱新科技,发展夜经济,积极拓展更多‘旅游+’项目。如今的玄武湖,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外地游客占比增长明显,旅游高峰期外地游客最高占比近65%。客群逐步年轻化,经相关数据分析,中青年客群占比近60%。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有效提升了游客的复游率,增加了消费。”秦小斌说。
五年耕耘,硕果盈枝。“十四五”以来,玄武湖景区迎客量稳步增长。2024年游客接待量达1822.5万人次,较2010年免费开放前增长了约4倍。景区将“泼天流量”转化为满满的“含金量”,营收屡创历史新高。2019年,玄武湖景区经营收入首次突破亿元;2024年更是达到1.63亿元,较2019年增长45%;2025年1至10月收入同比增长约10%,今年收入预计将超过1.65亿元。
扬帆远航
迈向世界的“金陵会客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秦小斌表示,景区将深度融入南京市发展大局,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启新一轮的奋进征程。
“未来,玄武湖将系统性地梳理六朝、明清等历史文脉,将散落的诗词、传说等文化珍珠串成一条条可看、可玩、可学、可享的体验链。景区将不仅是风景优美的公园,还将成为展示南京‘山水城林’风貌与‘千年文脉’精髓的‘城市文化客厅’,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度感知南京的城市灵魂。”秦小斌说。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景区的应用将更加深入,沉浸式业态将进一步拓展。秦小斌表示,景区将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持续的水环境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玄武湖永葆魅力的根基。发展绿色低碳旅游,让这一片城市绿肺和生态明珠更加璀璨。
产业融合,拓展“旅游+”无边界想象。秦小斌介绍,景区还将着力开发兼具玄武湖特色与市场吸引力的文创商品,培育具有生命力的原创IP。“旅游+体育”将继续依托优质水域资源,打造品牌赛事。“旅游+研学”将围绕生态、水利、人文,开发体系化课程,让玄武湖成为青少年的“行走课堂”。
“我们还将精心打造‘夜游玄武湖’品牌,通过规划夜游航线、升级灯光秀、举办晚间文创市集和特色餐饮活动,同时完善夜间配套服务,有效延长消费链条,让玄武湖的夜晚同样精彩纷呈。”秦小斌告诉记者。
为助力南京建设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玄武湖还将全面优化多语种标识、导览系统和外语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国际营销,借助南京市在全球的“友好城市”网络及国际传播平台,面向全球讲好玄武湖故事,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它不仅是南京的会客厅,也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自信与文旅融合成果的闪亮窗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玄武湖这片千年湖水,正化身文旅新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创新,向着更具魅力、活力与影响力的未来扬帆远航。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