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86米!一个69岁的无腿老人,也能登顶珠穆朗玛峰?
创始人
2025-11-15 18:03:18
0

三千年探险史,无数段传奇事。每天下午四点半,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探险之旅。

2018年5月14日,珠穆朗玛峰之巅。69岁的夏伯渝站在这里,假肢深深嵌入积雪。这个失去双腿43年的老人仰天长啸,泪水瞬间凝结成冰。15000多个日夜的煎熬,只为实现1975年那个风雪之夜对珠峰许下的承诺:"我一定会回来。"

在海拔8848.86米的珠峰顶上,夏伯渝缓缓展开一面珍藏了43年的国旗。旗帜上,当年中国登山队队友们的签名,已经有些模糊。狂风卷着雪粒,将旗面抽打得猎猎作响,仿佛诉说半个世纪的执着。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从健全的双腿到冰冷的假肢,从山下的大本营到顶峰的九十四米……

01青春祭 · 登顶之前的生死抉择

1975年5月,海拔8600米的珠峰"第二台阶",寒风像钢鞭一样抽打着登山队员的脸颊。26岁的夏伯渝背着沉重的登山装备,额头上的汗珠刚冒出来就结成了冰粒。作为中国登山队最年轻的队员,这个来自重庆的小伙子凭着过人的体能和耐力,被队友们亲切地称为"火神爷",是此次冲击顶峰的核心力量。

登顶前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特暴风雪席卷了营地。帐篷在狂风中剧烈摇晃,仿佛随时会被撕碎。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队友邬前星突然发现,自己的睡袋在攀登途中不慎遗失——在这个足以冻裂钢铁的高度,没有睡袋就意味着直面死亡。

"用我的。"夏伯渝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扯开自己睡袋的拉链,把还带着体温的睡袋推到邬前星面前,"我身体好,火力壮,扛得住。"邬前星还想推辞,却被夏伯渝按住肩膀:"别废话,保存体力明天冲顶。"

那一夜,夏伯渝裹着一层薄薄的帐篷布,在风雪中蜷缩了一宿。帐篷布根本抵挡不住刺骨的严寒,他只能不停地搓手、跺脚,用身体的颤抖对抗低温。实在冻得受不了,他就轻声哼起《登山队员之歌》,歌声在呼啸的风雪中时断时续,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当黎明的微光终于穿透云层,队友们醒来时,看到夏伯渝蜷缩在帐篷角落。他的双腿已经僵硬如冰,失去了知觉。他试图站起来,刚一发力就重重地摔在雪地里。在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雪山面前,他第一次感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惧。

下山的路漫长而痛苦。夏伯渝被队友们绑在简易担架上,每一次颠簸都让冻伤的双腿传来钻心的疼痛。他死死咬着牙,不让自己发出一声呻吟,目光却始终盯着渐行渐远的雪山轮廓。在心里,他对珠峰许下了一个沉甸甸的誓言:"珠穆朗玛,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

02断肢殇 · 绝望之中的轻生重生

医院的诊断室里,白炽灯的光惨白刺眼。当医生说出"双腿严重冻伤,必须截肢"这几个字时,夏伯渝的母亲瞬间晕倒在地,父亲一拳砸在墙上,指关节鲜血直流,却浑然不觉。整个病房里,只剩下仪器的滴答声和压抑的抽泣声。

截肢手术后的第七天,护士为夏伯渝换药时,他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空荡荡的裤管。这个曾经在球场飞奔、在雪山驰骋的年轻人,突然把头埋进枕头里,发出了野兽般压抑的哀嚎。那是一种梦想破碎的绝望,比身体的疼痛更难以承受!

最黑暗的日子里,他甚至爬到了病房的窗边,看着楼下往来的人群,萌生了结束生命的念头。就在他一只脚跨过窗台的瞬间,母亲突然冲进来,跪在他的病床前,颤抖着双手捧着他的脸:"孩子,妈不指望你登山,不指望你出人头地,妈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啊......"母亲的热泪,滴滴落在他的脸上。

转机出现在一位德国假肢专家的来访。专家仔细检查了他的残肢后,沉吟片刻说:"你的残肢条件不错,如果你能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也许......还能登山。"这句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夏伯渝灰暗的世界。

"多痛都可以!只要能让我再登山!"他紧紧抓住专家的手,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火光,那是对雪山的渴望,是对生命的执着。

从此,夏伯渝开始了人与假肢的血肉磨合。每天凌晨四点,天还没亮,他就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残肢在假肢接受腔里反复摩擦,很快就磨得血肉模糊,他就垫上厚厚的纱布继续练。纱布被血浸透后结成硬块,第二天撕下来时,往往连皮带肉一起扯掉,疼得他浑身发抖。妻子总是一边流泪一边为他上药,他则咬着毛巾,把眼泪咽进肚子里,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在地上积成一小片水渍。

假肢厂的老师傅见他如此拼命,红着眼圈劝他:"孩子,你这哪里是训练,简直是要把自己练碎啊!"夏伯渝只是笑了笑,继续拖着沉重的假肢,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行走、攀爬。在他心里,每多练一次,就离珠峰更近一步。

03梦碎时 · 四次擦肩而过的顶峰

2014年,65岁的夏伯渝终于迎来了重返珠峰的机会。站在珠峰大本营,他抚摸着陪伴自己多年的冰镐,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热泪盈眶,仿佛在抚摸久别重逢的恋人。然而就在冲顶前夕,珠峰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冰崩事故,16名夏尔巴向导不幸遇难。听着遇难者家属在帐篷外撕心裂肺的哭声,夏伯渝默默收起了登山装备。"山还在,只要人活着,就有机会。明年再来。"

2015年,他再次站到了珠峰脚下。这一次,他做足了万全准备,甚至提前适应了高海拔环境。可命运再次开了玩笑——8.1级大地震突然爆发,引发的特大雪崩瞬间吞噬了大本营。夏伯渝被巨大的气浪掀翻在地,醒来时,四周已是一片废墟,帐篷的残骸和断裂的登山杖散落一地。他挣扎着爬起来,看着满目疮痍的营地,梦想第二次破灭。

2016年,67岁的夏伯渝第三次向珠峰发起冲击。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来到了距离顶峰仅剩94米的地方。站在那里,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顶峰的标志,43年来,他离自己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就在这时,暴风雪突然来袭,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能见度瞬间降至零。冰冷的雪粒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陪同的夏尔巴向导紧紧抓住他的登山绳,大声问:"夏老师,继续吗?现在冲顶,也许能成功,但风险太大了!"

夏伯渝望着近在咫尺的顶峰,眼前闪过1975年那些永远留在记忆中的场景,闪过身边年轻向导家中等待的亲人。他咬紧牙关,沉默了几秒,终于说出两个字:"下撤。"说出这两个字时,泪水在面罩里冻结成冰,他转过身,一步三回头地向山下走去,回望顶峰的那一刻,这个坚强了一辈子的老人,哭得像个孩子。

04终圆梦 · 无腿老翁的生命绝唱

2018年4月,69岁的夏伯渝第四次走向珠峰。这一次,他带着告别的决心——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年纪大了,身体经不起折腾,但他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尝试,无论成败,我都要给珠峰一个交代,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

攀登的过程异常艰难。在危险的昆布冰瀑,他一脚踩空,假肢在光滑的冰面上打滑,整个人瞬间悬在了半空中。千钧一发之际,夏尔巴向导死死拉住了登山绳,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悬在冰裂缝上方的瞬间,夏伯渝异常平静,他对向导说:"如果就这样结束,我也死得其所。"

5月14日凌晨,当他从海拔84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时,意外再次发生——假肢的卡扣突然出现故障。在零下40度的低温里,他的手指早已失去知觉,只能用牙齿咬着工具,一点一点地修理。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脸,他的睫毛上结满了冰花,却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一个小时后,假肢终于修好,他冻得发紫的手指已经无法伸直,却笑着对向导说:"走吧,我们登顶去。"

最后的"希拉里台阶",是一道几乎垂直的冰壁。夏伯渝双手紧紧抓住冰镐,用假肢在冰壁上寻找支撑点,一寸一寸地向上挪动。假肢与冰壁碰撞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在死寂的雪山上格外刺耳,也格外坚定。

"一步,再一步......"他数着自己的呼吸,每一次喘息都撕心裂肺,每一次抬脚都耗尽全身力气。他的眼前开始发黑,耳边响起了1975年队友们的歌声,响起了母亲的叮嘱,这些声音支撑着他,不断向上,再向上。

上午8时31分,当他的假肢终于踏上山巅的积雪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狂风似乎停止了呼啸,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他身上。他缓缓展开那面珍藏了43年的国旗,看着它在世界之巅迎风飘扬,这个69岁的无腿老人,终于实现了自己跨越半个世纪的承诺。

05归来后 · 平凡岁月的不平凡人

登顶成功的消息传遍了世界,夏伯渝成了万众瞩目的英雄。但回到北京的家中,他依然是那个朴素的老人,住在老旧的单元房里,穿着洗得发白的外套,每天早上去市场买菜,和邻居们热情地打招呼。即便他后来获得了2019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成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他的生活也没有发生太多改变。

他把获得的所有奖金都捐给了残障人士基金会,自己连一件新的羽绒服都舍不得买。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坐在自家的小沙发上,喝了一口热茶说:"我曾经在黑暗里待过,知道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滋味。现在我走出了黑暗,就想为还在黑暗中的人点一盏灯,让他们也能看到光。"

如今,76岁的夏伯渝依然每天坚持锻炼。清晨的公园里,总能看到他拖着假肢散步、拉伸的身影。有人问他,以后还会不会再去登山,他望着远方的天际线,平静地说:"山教会我的不是征服,而是坚持。我想把这种坚持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从次仁旦达、德庆欧珠的并肩前行,到夏伯渝的独自坚守,珠峰脚下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些登山者用脚步丈量着雪山的高度,更用信念诠释着生命的宽度——所谓英雄,不过是在绝境中依旧选择坚持的普通人。

【至关重要的名词】

第二台阶:位于珠峰北坡距顶峰8700米处,是一道高近5米、近乎垂直的岩壁。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这里架起了著名的"中国梯"。

希拉里台阶:位于南坡8790米处,是一段约12米高、暴露感极强的岩壁,是南坡路线的最后难关。

夏尔巴向导: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民族,天生的高山之子,是登山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协作力量。

【珠峰登顶纪录】

人类首次登顶: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与尼泊尔夏尔巴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成功登顶。

中国首次登顶: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中国女性首登:1975年5月27日,潘多成为世界首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

无腿登顶首例:夏伯渝于2018年5月14日成功登顶,成为中国首位无腿登顶者,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最年长的双腿截肢登顶珠峰者。

最快登顶纪录:尼泊尔向导明马·嘉增·谢尔帕,从大本营到顶峰往返仅用时20小时24分钟。

夏伯渝用43年兑现了一个承诺。在您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个支撑许久的梦想或承诺?他的故事,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力量?

【明日预告】在通往世界之巅的路上,200多具遗体永远留在了冰雪中。他们曾是父母、子女、爱人,如今却成了登山者的"路标"。而在这片神圣的雪域之下,另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正在浮现:这里已成为世界最高的垃圾场,数量超过600吨。或许,这是珠峰未曾言明的生死警示,是珠峰隐忍于胸的切肤之痛!

另外,下周一(11月17日)开始,早上八点持续上线“生活彩蛋”栏目,周一、三、五职场打拼故事,周二、四、六吃喝玩乐趣闻,周日贪官群像、古今奇案等“彩蛋特辑”,诚邀您一起”砸史上生活彩蛋,观古今市井日常“。

相关内容

中国星地微波高码率通信技术...
新华社昆明11月15日电(记者胡喆、王贤思)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
2025-11-15 14:26:16
陈梦队医回应VR眼镜事件:...
11月14日,陈梦队医发博回应佩戴VR眼镜引发的争议: 1、我是队...
2025-11-15 14:23:40
全运会滑板完赛 青少年选手...
新华社惠州11月11日电(记者王沁鸥、丁乐)1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
2025-11-15 14:06:15
原创 ...
1954年,中央决定任命八位将领担任副总长,这些将领分别是陈赓、邓...
2025-11-15 14:02:54
原创 ...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那个一度风云一时的雄主,...
2025-11-15 14:02:13
原创 ...
前言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有两位令人敬佩的豪杰,赵云的战力超过了...
2025-11-15 14:02:05
原创 ...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它对江...
2025-11-15 14:01:41
张展硕:终极目标是奥运冠军...
近日,18岁山东小将张展硕接受采访时表示:终极目标是奥运冠军,每天...
2025-11-15 14:00:56

热门资讯

吃同款馄饨、游同款上海!电影《... 今天(15日),随着沪语电影《菜肉馄饨》的正式上映,黄浦区以“馄饨里的黄浦味”为主题的分享活动在大光...
从伦敦到上海,它为何而来?这位... 在《奔流》第二季上海场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之际,苏州河即将迎来一位特殊的“英伦访客”。11月15日,上海...
“不止于运动”!十五运会“溢出... 央视网消息: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市场热度迅速攀升。广州市内多个景区“上新”特色主题...
外籍游客庐山“野浴”风波:中外... "为什么同样的违规行为,外国游客总能引发更多争议?"一则庐山景区外籍游客违规下水洗澡的新闻,让这个老...
原创 意... 广东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一直都是内外融合的窗口。早年间是娱乐文化的前沿阵地,也走在影视、综艺创新的前...
8848.86米!一个69岁的... 三千年探险史,无数段传奇事。每天下午四点半,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探险之旅。 2018年5月14日,珠穆...
秋天还没过够?那就去乐山留住秋... 🍂 冬天来了 但秋天好像在乐山按下了暂停键⏸️ 山野间逐渐染出斑斓色彩 各种颜色交织 正是橙黄橘绿...
你的秋冬“微信状态”,眉山承包... 眉山,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城市,藏着无数令人心动的打卡点。 走进“三苏故居”三苏祠,赏古祠...
原创 我... 前几天和朋友们聊天,说到上海各个区的发展,朋友忍不住吐槽:“奉贤和金山虽然都是上海南部的郊区,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