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令人沮丧的出境跟团游经历后,家住浙江嘉兴的林巴决定,未来出游将选择自助方式。今年五一假期,林巴与家人通过旅游应用程序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五天四晚的泰国旅游团。
“这是我首次出国,选择跟团游让我感觉更加安心,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方案和价格也相对合理。加入旅行团后,交通、住宿等安排都无需我们操心。”林巴这样说道。
根据旅行社的行程安排,此次旅行包含两个购物点,内容丰富,且旅行社承诺不会强制消费。然而,抵达泰国后,当地旅行社却以各种方式变相强制游客购物和消费,这让林巴感到十分无奈。
“我们报名时,导游告知的购物点数量是两个,但到达后却变成了三个。”林巴回忆道,“我们凌晨1点抵达曼谷,随后便被要求支付落地签证和快速通道费用,然而支付后却并未享受到快速通关的服务,直到快凌晨3点才得以离开机场。早上一上车,中国导游就要求我们给泰国助理和司机小费,并提醒我们每天入住的酒店也要准备小费,司机开了40分钟车。”
当天下午,导游带领林巴一行人来到一家免税药店,极力推荐一款日本进口的纯植物型伟哥类药物——雷诺宁。团内部分男性游客对其功效有所耳闻。该药店要求至少购买6瓶,总价高达2000元。部分男士购买后,下午的行程便早早结束。然而,回到酒店后,他们通过网上搜索发现,这款药物的价格竟比国内代购贵了一倍,显然是被“宰”了。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次日,从酒店出发后,林巴一家并未如愿前往旅游景点,而是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了一家珠宝商场。导游全程介绍各种宝石,商场内停满了载着中国游客的公交车。对于对宝石不感兴趣的游客,导游则不断“轰炸”劝说。两个小时后,只剩下林巴一行人,因为他们并未购买任何宝石。
“这时,导游开始调侃我们,说我们是所有旅行团中购买最少的,这让他很尴尬。”林巴说,“随后,另一位女导游又带我们去了一个不在行程中的鳄鱼皮制品店。”团里有两人购买了两条皮带,导游态度稍好,但他们的团仍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因为无人购物。
次日下午,大巴车驶向计划游览两天的芭提雅。途中,导游安排了这两天的行程:观看人妖表演,每人600元;参观东方公主号,票价每人500元;品尝燕窝,人均300元。“导游让车上的人填写报名表,但无人报名并寄回。导游开始含糊其辞,难以听清。当我们抵达芭提雅的酒店时,已是晚上十点。”
当被问及为何不维权时,林巴坦言:语言不通、维权周期长、流程繁琐、成本高昂。
一些受访游客表示,他们所经历的出境跟团游几乎都包含购物点。湖南长沙的赵敏,曾去过日本、韩国等地,她表示跟团游购物是常态,尤其是热门旅游目的地。“虽然当地免税品价格相对便宜,但真假难辨。”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强制购物,出境游近年来还暴露出诸多问题。
今年7月初,安徽合肥的吴强报名参加了法国、意大利、瑞士的跟团游。他住的酒店方圆10公里内竟找不到一家餐厅。行程中,公交车日均行驶500公里,行驶两小时后休息半小时,限速100公里/小时。“因此,我们每天的行程就是早上七八点出发,在公交车上坐七八个小时,吃饭也基本都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解决。安排的公交车又旧又破,轮胎磨损严重,还有各种自费附加费。”
如果游客不参加自费项目会怎样?吴强告诉记者,在意大利,因未参加自费项目,也未在葡萄酒酒店、香水店消费,他被导游“遗弃”在几公里外一家未开业的商店前,离开景点数小时。他想投诉,却发现这家旅行社没有官方网站、官方账号和客服电话。
江苏常熟的李凯在跟团出国旅游时遭遇了“二道贩子”。此前,他在某旅游应用上订购了日本小团舒适游。付款前,他多次询问团员人数,客服均回答15人以内。付钱后,他却被告知“参加的是当地团体游”,人多时一天可达20多人,几乎每天都有团体游,导游和司机频繁更换。具体行程要到出发前一天才能确定。
李凯后来发现,自己被“转卖”了:他付款的对象并非旅行团,而是一个“二流经销商”,该经销商将他转卖给了当地一家旅行社,后者又报名了另一家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