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平原的饮食版图上,保定驴肉火烧是一颗蒙尘的明珠。它没有西北羊肉泡馍的名声显赫,也不及兰州牛肉面那样遍布全球,但在河北,尤其在保定地区,它是一道拥有百年传承、足以代表北方平民饮食智慧的“被遗忘的美味”。
驴肉火烧,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驴火”。它的美味,建立在两个坚实的支柱上:驴肉与火烧。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肉类。保定的驴肉,通常用陈年老汤,加入二十余种香料长时间卤制,使得肉质酥烂入味,香气深入骨髓。
而“火烧”,则是区别于河间驴火的长方形“圆火烧”。它的制作同样讲究,面剂子要经过揉、搓、揪、甩等多道工序,再放在铛上烙,最后放入炉灶内烘烤。这样出炉的火烧,层次分明,外皮酥脆,内里柔软,空口吃都满口麦香。
吃驴火时,老板会从一大锅热腾腾的卤驴肉中,捞出一块肥瘦相间的肉,快刀切碎,再加入一点提味的驴肉冻(老汤冷却而成),然后麻利地侧切开一个火烧,将肉馅满满地塞进去。接过刚出炉的驴火,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先是感受到火烧的酥脆,耳边能听到“咔嚓”的声响,紧接着是热乎、软烂、咸香的驴肉在口中融化。 肉的鲜美与面食的麦香完美结合,再配上一碗小米粥或驴杂汤,便是保定人最踏实、最满足的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