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11日,“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推介会,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举办。本次推介会由中国旅游协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以“旅居云南·悦享生活,共绘发展新蓝图”为主题,系统展示了云南旅居产业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蓝图。
会上预发布了《“旅居云南”发展专项规划(2025—2030年)》,并正式公布了首批26个“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
来自国内外文旅企业、OTA平台、投资机构、中央和省级媒体以及云南省各州市文旅部门的相关代表参会,共同见证了云南旅居产业迈入系统化、规范化、融合化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旅居云南”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全省旅居人数达389.8万人,2025年1—9月已达393.47万人,同比增长51.5%。
随着专项规划的即将正式印发与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旅居云南”正加快成为名副其实的大IP、大生态、大产业,为全国旅居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云南方案”。
在“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正式公布了首批26个“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
其中,昆明市西山区乐居村、普洱市思茅区老爪箐村等试点,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盘活闲置房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玉溪市澄江马房村、红河州建水碗窑村等试点,则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推动“旅居”向“旅创”转型;昭通水富邵女坪、保山腾冲银杏村等试点,则依托自然资源,推动“旅居+康养”“旅居+研学”等多业态融合……
多方协同,共同推动了云南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而旅居云南,也逐渐成为全国文旅融合新标杆。
旅居云南,始于山水,归于烟火。让我们聚合焦点,去探索试点之一的洱市思茅区老爪箐村的发展之路——
“在这里·过日子”
岁月流逝,淡了一季温暖;红尘落寞,碎了一世柔情。
对于普洱市思茅区思茅街道老爪箐村党支部书记王霞来说,她的一天是从“创业”开始的。她的生命历程,就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漫步时间回廊,岁月如沙。
2018年,老爪箐村民王霞在普洱文旅部门的组织下,前往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观学习。回村以后,她望着洗马湖绝美的日落和父辈传下来的50多亩茶地,看着共同长大的村民伙伴,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好,可大家始终未能讨论清楚村子下一步要走的路。
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
2021年疫情的余威还未完全散去,王霞便与村里的80后们一起,前往重庆、贵州等地拜访专家,讨教村子的发展之路。
随后,老爪箐文旅合作社成立。在重庆十方艺术中心的专业支持下,老爪箐获得了指导整村发展的纲领性方案“农文旅提升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提出的 “因生而活:在这里、过日子”的乡村发展理念,符合了云南省于2023年提出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口号。
由此,他们思考:自己要先把日子过好,才能吸引客人留下来与我们一起过日子,才能达成从“旅游”到“旅居”的转变。
春从来不语,却温柔了世界;花从来不言,却芬芳了人间。
2023年8月以来,老爪箐小组被列为“千万工程”示范点项目,作为思茅区委书记领建项目之一,整合各路政策资金力量,重点打造。老爪箐在1年时间里,只用了200多万元资金,就让村里人居环境和道路有了大提升。
这一提升,为老爪箐开展旅居创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这里·过日子”,我们感觉成——随着硬件条件的逐步完善,王霞和小伙伴们感觉到了美好事业的开端。
“无规划·不建设”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谋划乡村旅游的起步阶段,王霞邀请重庆十方艺术中心的成员,进行老爪箐农文旅发展调研,为村庄的品牌形象、空间布局、景观风貌、产业规划和组织运行机制,提出了系统性方案。
这是王霞和老爪箐群众联合社会专业力量,积极探索自身发展迈出的第一步。
脚下的泥土,是荣誉的勋章;笔尖的风云,是时代的见证。
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王霞和老爪箐村群众,坚持“无规划·不建设”原则,于2024年系统编制了“产业发展概念规划”等系列规划,科学布局数字游民社区、旅居康养、文创艺术商务三大核心功能区。
通过规划优化,整合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68.63亩,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
看着村子一天天的变化,老人们感慨地说她很“飞”,年轻人觉得她很有想法。在去了一趟上海、看到大城市的精彩后,她回到老爪箐,带领一帮80后几番的“折腾”,愣是把从小生活的乡间田野,变成了别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采天地灵气,孕日月豪光。汇山水丹秀,聚草木幽香。
目前,老爪箐现有餐饮、茶咖、民宿商家等16家创业主体,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1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
2024年1月至9月,营业收入总额446.8万元,同比增长27.6%;今年国庆假期期间,消费客流量2.21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89倍,营业收入50.94万元,同比增长104.4%。
“以前村里的年轻人要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致富,仅我们家民宿,就提供了11个就业岗位;甚至还吸引了城里的年轻人来村里打工。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这就是最好的就业状态。”谈及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情况,王霞很高兴。
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
老爪箐创业村落“党支部引领+文旅合作社孵化+服务居民”的创业新模式,成了普洱市“幸福乐业”的一个缩影。也是普洱人社部门探索“绿美村庄+创业”路径的具体呈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带领群众一起奔赴乡村振兴。
“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吟诵着北岛的这句诗,站在稻田里的王霞,感觉自己忽然被融化了,融化成山野自然的一部分。
“左手咖·右手茶”
云南人的美好生活,从一天的咖啡开始,左手咖啡右手茶,闻到芳香感受,安逸而滋润。
时光不老,沈醉一杯浓香。
关于“茶”这片树叶,对出生在普洱茶乡的王霞来说,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基因。她不是衔着茶叶出生的,但她出生以后,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和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出一片广袤无垠的古茶园。
文明有脉动,万物有灵犀。
2023年9月17日,来自中国云南省普洱市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正式申遗成功。
景迈山,作为全球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以鲜活自然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全球最早的人类种植茶树样本,填补了世界遗产中无农业遗产、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景观遗产的空白。
这一次,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茶”之名,再次从普洱起步,走向世界。
今年6月19日,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在“旅居云南”馆的核心展区,王霞和伙伴们用家乡的茶叶,请山南海北的游客品尝,诠释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住在云南寻找诗意的栖息地”的内涵。
灵动云南,时光不老,咖香萦绕。
普洱是世界上最适合咖啡生长的地区之一,被誉为“阿拉比卡的天堂”。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近68万亩,生豆产量5.81万吨。普洱咖啡约占全省、全国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
岁月静好,守护咖啡本真。
“咖啡+旅游”“咖啡+民宿”“咖啡+文化”……在普洱,越来越多的玩法和喝法层出不穷。咖啡庄园、咖啡主题街区、咖啡主题邮局、咖啡主题公园等咖啡消费体验新场景,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但愿日子清净,抬眼皆是温柔。
目前,老爪箐创业村落借助产地优势,大力发展“咖啡+文旅”产业,引入品牌“子元咖啡厂”入驻农研基地,打造了别具特色的稻田咖啡;植入窑烤披萨、“浑”水摸鱼、手工部落体验、棒球体验、农业研学等业态,让游客可品、可赏、可参与,给游客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
“当游客在旅途中寻得治愈、共鸣与归属感,文旅产业才能真正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过客’到‘归人’的蜕变。这或许就是‘诗与远方’的终极形态——不仅看见风景,更在风景中安放心灵。”
在云南,寻找诗意的栖息地。
安静的王霞,安静地坐在稻田一侧的茶室里,安静地讲述着她对文旅发展的理念。有风吹过,缭绕着她的发梢;茶香缭绕里,她的思绪也一直缠绕在这片土地上。
带着时光温情的祝福,老爪箐将越来越美好。
假日生活,普洱烟火——来云南看看吧,普洱等着您!老爪箐创业村落也在等着您!(文图/张 密 张红飞 余 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