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清晨,腾冲市猴桥镇永兴村的山林间薄雾氤氲,一幅如诗如画的水墨画徐徐展开。
领队段从宏(中)正在为游客讲解。孙云清摄永兴村土生土长的徒步领队段从宏,已早早等候在大坡头村民小组的停车场,脸上洋溢着农民特有的淳朴笑容。从事领队工作近四年的他,在游客口中已是公认的“金牌导游”。
领队段从宏为游客讲解。孙云清摄趁着等候的间隙,他在脑海中梳理着当天的讲解内容,对于山林里的一草一木,他都了然于胸:哪处的三颗针刚冒出新芽,哪段路边的菌子正在生长,都清晰于心。
当满载游客的车辆缓缓驶入,段从宏拿起备好的登山杖,一场融合自然探索与人文体验的徒步之旅就此启程。
游客行走在营地的大草甸。朱芳静摄徒步途中,段从宏始终走在队伍前方探路,还不时回头留意每位游客的状况。
路过一株细长蜿蜒的树藤时,他停下脚步介绍:“这是蜂藤草,形似常青藤,我们当地人会采摘它,用来为产妇和婴儿洗澡、煮水喝,能起到祛风祛毒、消炎的作用。这些野外原生植物都需要我们共同悉心保护,绝不能随意采挖。”
游客和山水合影。朱芳静摄遇到湿滑路段,他一边反复提醒“脚下小心,注意防滑”,一边站在危险一侧充当“安全屏障”,小心翼翼地搀扶老年游客和儿童稳步通过。
游客中途休憩。朱芳静摄到达中途补给点,紧张的徒步节奏稍作停歇,段从宏又忙着帮游客“荡秋千”、拍照,兴致高昂时还会唱起嘹亮的山歌,清脆歌声在山谷回荡,引得大家欢笑不断。
游客途中打卡拍照。朱芳静摄“多亏了公司的专业培训和严格考核,像我这样的徒步领队已有30人。每次带团能收入100元,一年下来能多赚2万多元。”段从宏难掩喜悦地说道,“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收入,既能照顾老人、接送孩子,还不耽误地里农活,大家工作起来都干劲十足!”
游客在营地用餐。周达摄在营地的山河野厨,段从宏依旧忙碌不停。他一会儿化身服务员,有条不紊地为游客上菜;一会儿又变身土特产推销员,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本地的蜂蜜、核桃等优质农产品,让游客在欣赏美景之余,还能带走地道的乡村味道。
游客在营地玩耍。周达摄“永兴纳趄洛(石瀑天河)徒步路线是我们的核心精品路线,路线设计合理,坡度平缓适中,尤其适合亲子游群体。”路线运营公司负责人白开勇介绍,“沿途不仅有飞瀑流泉交织的灵动景观,还有令人惊叹的柱状节理地质奇观。营地周边是一大片开阔平坦的草甸,我们精心规划了餐厅、咖啡厅、烧烤区和桨板漂流区,高性价比与可靠的安全性,让这条路线深受各地游客喜爱,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已达5万多人次。”
山河野厨旁的桨板漂流点。朱芳静摄“我们通过村企联合,将徒步经济的‘流量’转化为村民口袋里的‘增量’。公司以每年每亩180元的价格,租赁永兴群众180余亩山林,让闲置的山林变成‘生金宝地’。通过聘请当地群众担任领队、服务员,优先采购本地蔬菜、水果、蜂蜜等农土特产,让村民既能上班挣钱,又能兼顾种田,实现‘一地双收’。更重要的是,公司会按每位实际接待游客10元的标准返还收益,这笔资金纳入村、组集体经济收入。“自2022年以来,徒步旅游带动全村增收110余万元,其中群众增收近90万元。”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康洪青的话语质朴而实在。
山河野厨的泉水鲜果和饮品。朱芳静摄近年来,随着户外徒步旅游热潮兴起,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流量不断向边境乡村汇聚。永兴村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以徒步经济为突破口,跳出传统乡村旅游的单一模式,将当地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农事体验融入徒步旅程,成功打造出“小而精”的边境乡村游新名片。
山河野厨的当地土特产。朱芳静摄据了解,猴桥镇将进一步盘活丰富的林业生态资源,以永兴纳趄洛、胆扎阿祖姆等精品徒步路线为“核心引擎”,持续延伸产业链,重点带动观鸟研学、农家乐、乡村民宿、民族文化、优质土特产销售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全方位释放徒步旅游经济的潜在流量,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刘书楠 陈黎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