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旅游乡村”里的中国故事
创始人
2025-10-22 16:47:16
0

北京时间10月17日下午,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湖州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有4个乡村入选,分别是浙江荻港村、四川基卡依村、江苏东罗村和贵州黄岗村,加上此前入选的4批共15个乡村,中国入选乡村总数达到19个。

这4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各有特色,或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或孕育并传承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它们共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窗口,彰显着乡村大地上涌动着的勃勃生机与创新活力。让我们走近这4个乡村,去看看那里正在发生着的鲜活故事。

贵州黄岗村

侗歌唱来海外客

10月18日,黄岗村迎来香禾糯节,侗族同胞以盛装巡游等形式欢庆丰收。吴光辉摄

秋日晨雾还未散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的寨门前已经热闹起来。百余名侗家儿女身着靛蓝服饰,吟唱起悠扬的大歌,并将一碗碗清甜的米酒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欢迎来我家做客!”质朴的问候伴着芦笙韵律在山谷间回荡。

“村里有什么喜事,那么热闹?”慕名而来的广东游客黄伟刚下车就忍不住发问。

“我们村,得到了‘世界级’荣誉嘞!”人群中,传来村民兴奋的回答。10月17日,黄岗村入选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的消息传回,全村沸腾!村民们载歌载舞、盛装巡游、晾禾、做扁米、打糍粑……古寨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循着悠扬歌声,游客们惊喜地发现黄岗村这座活态“侗族文化博物馆”里还有更多的宝贝:鼓楼、花桥等侗族特色传统建筑错落有致,侗族服饰、蓝靛染等各类非遗技艺精彩纷呈……来自意大利的游客Gaia Carancini和丈夫对着眼前完整的木构建筑群连声赞叹:“这些建筑不只是景点,更是村民生活的场所。”

这个偏远的侗寨,凭什么打动世界?沿着青石板路深入村寨,鼓楼巍峨,花桥精美,禾仓错落。喊天广场上,侗族大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成龙正领唱男声侗族大歌《永恋青春》。今年48岁、已有近40年“歌龄”的吴成龙自豪地介绍:“我们黄岗是‘男声侗族大歌之乡’,大歌代代传,人人都会唱。”

在有着800余年历史的黄岗村,侗族大歌不仅在舞台上表演,更融入了村民的日常娱乐与节庆活动。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抓住机遇,黄岗村建起了专业的传承队伍。说到兴奋处,吴成龙提高了语调:“这几年,县里办起了‘村歌’大赛,我们把侗族大歌唱到了世界舞台,也把外国游客引到了村里来!”今年夏天,来自欧洲国家的多名音乐人走进黄岗侗寨,在鼓楼下与村民一起合奏侗族大歌。

“文化的活态传承,正是黄岗村出圈的‘密码’。”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大才说。“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整体性保护理念,让黄岗村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带来了游客与人气。数据显示,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3.6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64.1万元。

为接住持续增长的“流量”,黄岗村还通过打造非遗体验工坊、生态民宿、农耕研学基地等特色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探索出一条“文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村头的民宿里,老板吴德珍正忙着为客人准备长桌宴。“来体验侗族文化的客人越来越多,带着我们吃上‘旅游饭’嘞!”几年前,他决定返乡创业,“我们把传统禾仓改造成民宿,既保留侗族建筑特色,又配备现代舒适设施,生意越来越好”。

不远处的稻田里,黄伟挽起裤脚感受起“摸鱼”的快乐。在黄岗,侗家古老的“稻鱼鸭”共生系统,如今成了最受欢迎的研学课堂。深度游览一天后的黄伟仍意犹未尽:“看美景、尝美食,感受侗族人的热情好客,体验原汁原味的侗家生活,真是独一份的旅行体验,够劲!”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村民和游客聚拢在鼓楼下,新一轮的侗族大歌即将开唱。璀璨星空下,吴成龙打起欢快的节拍:“现在,黄岗的歌声唱响世界嘞!我们要再添把柴,把村里旅游的‘火’烧得更旺!”

浙江荻港村

鱼桑文化展新貌

荻港村举办的鱼文化节现场。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人民政府供图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始建于南宋年间,京杭大运河的支流穿村而过。步入村中,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古民居错落分布。

带状桑林阡陌纵横,万亩鱼塘澄澈如镜。周末的荻港村,又热闹了起来。从民宿里出来的游客们,来到古街上的一间老铺子,或是喝上一杯早茶,或者点上一碗肉馄饨。喧闹声中夹杂着不同地区的口音,“结束了一周的工作,就想找一个宁静悠闲的地方,过过慢生活。”来自杭州的于先生选择驱车带家人来这里度周末。

孩子们也有好去处。村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迎来了又一批研学的小学生。“将种桑养蚕和池塘养鱼相结合,这是两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土生土长的鱼桑工匠章金财做完讲解,准备给城里的孩子们露两手——抓两条活鱼,烧个地道的鱼汤饭。

若是赶上年初的鱼文化节,大伙儿还能一睹鱼桑丰收盛况:村民们身穿鱼纹彩衣,写鱼字、唱渔歌,用千斤锅、百座鱼灶现场烹饪……

荻港村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村中的桑地和鱼塘以“池塘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对生态环境“零污染”。

用好特色优势,村里还建起桑基鱼塘研学基地。制作蚕茧灯、绘制蚌壳画、制作蚕丝纸……学员们在当地村民的指导下,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鱼桑文化。

占地1000平方米的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博物馆里同样游人不少,馆藏农用工具、牌匾、丝绸制品等300多件,让游客感受桑基鱼塘系统的历史传统、生物多样性及相关习俗。

“不少外国人觉得中国的传统农业文化‘很神奇’,去年我们接待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游客,大部分是冲着我们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来的。”荻港村党委书记莫海平道出秘诀:只有用好资源,避免同质化,才能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除了传承和再现传统文化,村里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品尝用桑叶做成的冰激凌,点上一杯香浓渔隐咖啡……在特色亲子餐厅和网红咖啡馆,市民游客有机会品尝到桑叶和桑果的独特美味,沉浸于渔庄的静谧。

春日采桑葚、夏日观鱼跃、秋日品鱼鲜、冬日赏民俗……依托底蕴深厚的桑基鱼塘系统和千年鱼文化,当地打造出一个以古村、民俗、美食、非遗为特色,融合鱼、桑、耕、桥、水为一体的江南水乡。近年来,荻港村充分挖掘桑基鱼塘系统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全域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游、共建共享、富裕富足的未来乡村。

“围绕荻港村桑基鱼塘养鱼、荻港渔庄休闲餐饮、荻港景区旅游等特色产业,我们以智慧养鱼、未来农场、智慧旅游三大场景为切入点,开发水上精品游线,建设农旅度假中心、食品厂等,已带动当地村民300多人就业。”莫海平说。

这也是湖州创建美丽乡村、赋能乡村旅游的缩影。眼下,湖州所有乡村都已打造成景区化村庄,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从2016年的64.1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2亿元。目前农村居民人均乡村旅游收入占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15%,超32万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江苏东罗村

水乡“种”出好风景

游客在江苏省兴化市东罗村“水上市集”游玩体验。史道智摄

江苏省兴化市东罗村位于里下河腹地,处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垛田的核心区域,东临千垛菜花景区,西接水上森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东罗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千百年前,这里的先民为防御洪水,创造性地垒土成垛,形成了“垛田”这一特殊的耕地形态——漂浮在水面上的一个个垛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当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小小东罗村却有着“双遗产”的名片。

东罗村不仅保留了垛田的传统耕作技艺,更通过设立“东罗秋实”展览馆,系统展示传统农具与史料,让农耕记忆可视化、可感知。老油坊、老酒坊等非遗生产场景被重新活化,不再是静止的展陈,而是冒着烟火气的活态文化体验点。

东罗村里有东罗老街、东罗大礼堂等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这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既有高亢的茅山号子、精彩的舞龙表演,也有传承技艺的垛田农民画。此外,红膏蟹养殖、菜籽油榨取技术以及龙香芋等特色产品,共同构成了里下河水乡独特的生态风韵与生活画卷。

恪守着人、水、垛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东罗村保护、传承并利用垛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生动实践着“种风景、卖风景、富农民”的垛田利用模式。

当地通过“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合作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内生动力。政府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为发展筑牢根基。引入专业市场团队,精心打造“碧水东罗”主题IP,成功培育出特色民宿、咖啡馆等契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新业态。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将农产品与文化创意结合,提升了品牌附加值。村民通过土地、房屋入股,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共同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与服务,创新了共建共享的利益联结模式,加强社区参与,让村民成为发展的主体。同时,通过搭建金融服务中心等平台,村里支持返乡创业青年经营乡村民宿等业态,为乡村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村里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研学活动,并打造“千垛万家民宿联盟”区域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

地地道道的东罗村人罗中坤回村创业已有5年。“家里开着超市,经营民宿,还给村里大食堂供应食材,一年下来能有约20万元收入。”他说,今年菜花季期间,自家的14间民宿被全部订完。

2024年,东罗村实现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5万元,增长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6元,增长8.1%。

富起来的东罗村更加注重保护环境,村里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定期进行河湖水环境质量监测,并设立鸟类观测站,守护生态之美。

作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东罗村还获得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村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东罗村党总支书记罗国康表示,东罗村将继续用好自身资源禀赋,在水乡“种”出更多好风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基卡依村

“云端藏寨”宝藏多

秋至基卡依村,藏寨、农田、森林、群山,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画卷。丹巴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一处藏在云端的秘境,海拔1700—5000米,被称为“云端藏寨”,也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古碉·藏寨·美人谷”文旅品牌的支撑性村落景点之一。这一次,基卡依村向世界递出了“东方之美”新名片。

金秋时节的基卡依村,森林、农田、古碉、蓝天交织出一幅幅层次分明的斑斓画卷,吸引着游客、摄影爱好者纷纷前来。

地处丹巴藏寨核心区域,基卡依村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独特的地理气候造就了四季分明的立体景观带,春有梨花漫山,夏显清凉宜人,秋呈层林尽染,冬现暖阳和煦。这里的美景无需刻意寻找,处处皆是吸引游客的“天然画廊”。

这里的文化同样别具魅力。村民世代遵循“靠山、近水、邻田、避风、向阳”的建寨原则,用黄泥与片岩砌筑的藏寨,与山体肌理浑然一体,尽显“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基卡依村也因此被称为一部鲜活的“生态建筑教科书”。

此外,基卡依村既是嘉绒藏族文化核心区,也是东女文化遗存地,堪称“活态博物馆”。这里有罕额依新石器时代遗址、汉代石棺葬墓群、丹巴古碉群等国家级文保单位,还有藏族碉楼营造技艺、顶毪衫歌等多项非遗。

目前,基卡依村60%的村民从事旅游民宿,村民在经营的民宿中融入黑陶制作、嘉绒刺绣等国家级或省级非遗元素。民宿“罕额庄园”保留着传统建筑风貌,还在内部展陈传统嘉绒服饰、生产生活用具、根雕壁画等。“基卡依村的美是由历史、生态和人文带给人们的一种综合体验,保留这些元素,就是‘保护美’。”民宿负责人降初说。

看景、旅拍、品农家美味、赏非遗技艺,丰富的体验内容,让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村里“慢下来、住下来”。

为了更好地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丹巴县以“政策+项目+创新”驱动,进行“春赏花、夏纳凉、秋选美、冬沐阳”全季营销,推进精品民宿集群建设和沉浸式康养业态发展,形成“农村即景区、农业即景点、农民即从业者”的全域格局。目前,基卡依村90%以上村民参与旅游业,79户开展旅游接待,带动就业岗位200余个,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今年1—9月接待游客33.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4亿元,文旅产业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基卡依村秉持“最大保护、合理利用”原则,通过古树保护、民宿提质等举措,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同时,将嘉绒藏族文化、东女文化等,转化为非遗工坊体验、文创市集、民俗展演等可感知、可体验的产品,既保留原生态风情,又能满足现代游客需求。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样重要,村里建设了观景平台并添加多语言标识,同时还通过提供技能培训、进行诚信评选等多种途径,共同构建起优质服务生态,共同推动着藏寨从“秘境”变身为有着国际影响力的“名片”。

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党委书记王远刚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文化为载体、产业为依托、生态为保障,强化村落保护与旅游布局优化,让游客获得独特体验,持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魅力与中国乡村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吴美萱

相关内容

福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
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
2025-10-22 09:10:58
海西新药“登陆”港交所
海西新药“登陆”港交所系福建省创新药与仿制药研发领域领军企业记者从...
2025-10-22 09:09:49
徐州景区游乐设备经久耐用
徐州景区游乐设备经久耐用的秘密 在主题乐园和景区中,游乐设备是吸...
2025-10-22 09:09:10
北京旅行社口碑好的推荐:2...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每年吸引着数以亿计的游客。无论是初次到访还是...
2025-10-22 09:09:05
俄美峰会推迟,俄方拒绝沿当...
据凤凰卫视报道,对于有关美国总统特朗普暂无计划与普京会晤的报道,俄...
2025-10-22 09:08:50
1516个!在广州,公园真...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过二十载春秋,美丽中国建设在神州大...
2025-10-22 09:07:20
职教国潮中的“青春守艺人”
“月印寒潭,台光相映”——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麓台学社社团的名称,取自...
2025-10-22 09:04:49
广交会成客流“强引擎” 深...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梓欣)近日,...
2025-10-22 09:04:34
露营地外卖“送达难”?有招...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于志兵 金秋时节的建邺区江心洲...
2025-10-22 09:03:54

热门资讯

10月25日起,深中通道西人工... 南都讯 记者蒋臻 通讯员粤交集宣 岳路建 沈仲 10月22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西人工岛...
帐篷从山野扎回街头,年轻人爱上... 谁也没有料想到,原本该扎在山野的露营帐篷,有一天会被年轻人反向扎回街头。无论是凌晨2点的服务区,还是...
“游客草原抛撒纸片”引争议!当... 近日,有网友上传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抛洒纸片的视频后,引发争议。 10月21日,记者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
塔里木文旅集团与新疆枭龙无路野...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有一条被越野圈私下称作“金色赛道”的沙脊:它从阿拉尔“沙漠之门”景区延伸而出...
中国游客在瑞士碰见峨眉山石,重... 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近日,一位中国网友发视频称,她在瑞士瑞吉山旅游时,竟然看到了一块刻着“峨眉山”三...
“蟹”逅珲春!最馋的就是它~ 珲春 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因帝王蟹而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味 金秋十月 是帝王蟹最为肥美 价格最为公道的...
官方通报“游客在九寨沟被打” 10月22日,@文旅阿坝 发布关于网传“九寨沟旅游被打”的情况通报:近日,有网友发布“九寨沟旅游被打...
沿着公路看宕昌:古道红路 羌韵... ” 群山巍巍,白龙激荡。陇南的路,是山水间舒展的绸带,一头系着秦巴的苍翠,一头连着白龙江的澄澈。它碾...
酒泉市儿童观察团首届成员新鲜出... 酒泉市儿童观察团首届成员招募工作自6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酒泉市不同学校的优秀同学报名,经过宣传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