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莫斯科阴雨绵绵,来自重庆的兜妈背着40多斤重的登山包,带着三岁女儿兜兜,下飞机后放弃了价格较高的机场大巴,挤上便宜的公交车,去往预订的青旅,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小女孩穿着亮黄色雨衣,笑呵呵地踩着水花,跟着妈妈一路往前跑。
这位“90后”单亲妈妈带娃看世界,已接连走了两年半。
兜兜和兜妈在旅途中。
从房车到背包
“2023年春天,我决定带孩子离开之前一成不变的生活。”兜妈(化名)是重庆人,回忆起下决定的那一刻,语气平静。她说,丈夫忙于事业,情感的回应越来越少,这位全职妈妈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不能永远等待别人给予幸福。
兜妈回想起自己也曾是梦想仗剑走天涯的“女汉子”,走进婚姻后却未能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选择告别过去,重新上路。
于是,她用积蓄买下一辆二手房车,把在重庆的房子租了出去,带着刚蹒跚学步的女儿,装好尿布、奶瓶,毫无牵挂地出发。母女俩游历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白天开车、欣赏风景,夜晚停靠在山脚或湖畔。
“车陷入过沙漠,联系了朋友才用装载机拉了出来;有一次走在高速路上时车顶的太阳能板被掀飞,还是后方好心卡车司机鸣笛示意我靠边停车,报警后,民警打着双闪在后面护送,帮我找到修车的地方。”她笑着说,一路上遇到不少困难,也得到很多热心人的帮助。磕磕绊绊中,不知不觉就走了两年多,当初踉踉跄跄走路的小宝宝也长大成爱笑爱跳的小姑娘。
今年4月底,兜妈卖掉房车,换上登山包,去了天津、拉萨,然后走出国门,去了新加坡、泰国,中途还回国去了一趟青海,然后前往尼泊尔,现在又来到俄罗斯。
“我们的旅程从来没有特别具体的规划,想到哪,就走到哪。”
兜兜和兜妈在旅途中。
一路“穷游” 母女俩都在成长
兜妈选择的旅行方式是“穷游”:大部分时间住经济型旅馆,有时甚至是青旅的多人间。开房车时就在高速路服务区的“司机之家”洗澡。玩法也很省钱:带娃去当地博物馆参观——基本免费,打卡大学食堂——价格实惠又美味。
以尼泊尔为例,母女俩二十多天行程走下来只花了1600多元——还超出了预算。
她感叹道,虽然投入少,但体验很棒,收获很多:在国内,去云南参加了有意思的祭火节;路上认识的智利小哥带兜兜在滇池喂海鸥;兜兜在尼泊尔街头理发店剪短了头发,还和当地孩子们一起折纸飞机玩……
一路上,兜妈对女儿的教育也没落下:在农村,去农田教女儿认识各种农作物,与当地人聊天,提高社交能力;在路上煮饭时让女儿打下手,买东西时让她帮拎;每次出发前会让女儿帮着收拾,并带走垃圾,“平时我会抓住任何机会表扬她,哪怕用很夸张的演技!”
1岁4个月,兜兜去了安徽黄山;1岁8个月,兜兜去了青海;2岁,兜兜去了云南丽江;2岁7个月,兜兜去了新疆库车……
除了在国内各地旅游,迄今为止,兜兜已跟着兜妈去过五个国家。
兜兜和兜妈在旅途中。
“我不是让孩子吃苦,而是让她看见生活”
兜妈把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后,引起了网友的争议。
有人不理解,甚至批评她“不负责任”:“一个妈妈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在国外住青旅、还挤公交,不安全又辛苦。”“你这是带娃流浪,不是旅行,没苦硬吃!”“为什么不住好点的酒店,带娃住青旅,真是丢人。”
也有不少人点赞:“你教会孩子勇敢和独立,这是最好的教育。”“带娃去看世界不一定是要有很多钱才行,各有各的方式。”
兜妈对所有声音都是一笑了之,她有自己的逻辑——“只要安全,吃点苦没关系。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兜妈说,她更看重“生命力”而不是“舒适度”。“城市的孩子在舒适、安稳的环境里长大,我女儿在颠簸的路上学会了适应,尽管粗糙,但会长得很快!”
她认为,带娃出游必定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这些困难要么花钱解决,要么花精力解决,我倾向于后者。因为在投入精力的过程中,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可以更丰富地体验这个世界。”
而对于金钱的态度,她则认为,自己确实一路都在省钱——经济条件有限,必须节省才能支撑长途旅行。但省钱并非抠门,“在我看来旅途该省省、该花花。”因此,她也会住着几十元一天的青旅,但在被街头艺人的演奏深深打动后,她会毫不犹豫地主动拿出100元。
兜兜和兜妈在旅途中。
“社牛”小女孩
女儿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兜妈认为,目前兜兜最特别之处就是“社牛”。
她笑着举例说:“坐火车时,孩子很快就能和整个车厢的人打成一片。她还会拿自己的零食去分享。而别人给她吃的喝的,她也会拿回来给我尝尝!平时摔倒了不会哭着找妈妈,拍拍灰自己就立马爬起来,很皮实!”
兜妈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母亲”,但也在摸索着成长。在兜妈的社交媒体上,记录着她和女儿一路的风景和心境。视频里,她和女儿在青海湖看日出;兜兜在尼泊尔街头尝试了看起来稀奇古怪的食物;在简陋的旅馆里吹着风扇,发丝在金色的阳光里发光。
她认为,孩子看到妈妈勇敢、独立、有主见,比拥有精美的玩具和公主服饰更重要。“她不一定需要一个完美、精致的童年,但她需要看见妈妈活得有光。”
对于网上指责她“吃苦式带娃旅行”的评论,她也不怎么争辩,并坦言,旅行肯定会以自己的规划为主,只要保证孩子在安全、吃饱的状态下就行。
而让兜妈欣慰的是,女儿虽然被晒黑了,但身体一直很健康,脸上随时都有灿烂的笑容,母女俩一路笑声相伴。
兜兜和兜妈在旅途中。
未来会继续往前走
对于网友质疑她带着孩子去冈仁波齐转山的“贸然”举动,她解释说,因为之前她俩在高原地区已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已有所适应,“并不是说突然从低海拔的地方去往5000多米爬山。我们会慢慢尝试、量力而行,这是一个能力叠加的过程。”
说到接下来的计划,兜妈表示,俄罗斯之行结束后,有打算骑行海南岛,也可能中途又临时去其他国家,接下来还会再去欧洲等更远的地方骑行。她也一直在学习英语、西班牙语,为未来的旅行做准备。
“我不追求安全、稳定、按部就班的生活。我希望女儿看到,生活可以有风,有浪,有笑声,也有意外。重要的是——别害怕。”
兜妈给兜兜轻柔地梳着头发,亲亲她的小脸蛋,“我只是想让她知道,妈妈不是在逃避,而是在寻找更辽阔的生活。”
有人说她“疯”,也有人说她勇敢。但她毫不在意。“我不需要被理解,我只希望她长大后能记得——世界很大,路就在脚下。”
兜兜和兜妈在旅途中。
教育专家:
“我们应该祝福她和她的孩子”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首批人选、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王纬虹认为,这位妈妈在身体力行地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能力。在旅途中,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节约节俭的好品质好习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拓宽了孩子学习的边界,陪伴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帮助孩子从小坚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自主品质……
他认为,带着婴幼儿“穷游”的确要充分考虑旅途中的安全与健康,但从这个妈妈的做法来看,她充分考虑了相关的问题,并有这方面的准备、对策、能力和自信。“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去质疑她和苛责她。毕竟人生不可能是舒适豪华、万事俱备的旅程,人生总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开始和进行的。”王纬虹认为,这位年轻妈妈的行为,启示我们有另外一种育儿的方式、方法和路径,有另外一种人生的体验和尝试。“我们应该祝福她和她的孩子。”
从养育、教育规律和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角度来看,他建议这位妈妈,应该在适当阶段带孩子回家,在家庭里、在家附近更好地去深入体验生活,为即将到来的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应有的基础。对于其他要学习这个妈妈做法的家长,他建议,要由近及远,不要一开始就走那么远。带孩子闯世界,他的建议是最好在小学中高段、初中阶段进行。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