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云南“野人孩子”事件:父母高学历,为何让3岁儿子雪地裸奔,四肢爬行?官方发布通报
创始人
2025-10-20 09:02:29
0

一场“自由教育”与“社会底线”的激烈碰撞

2025年10月,一段拍摄于四川雅西高速石棉服务区的15秒短视频,让全国网友认识了那个“用四肢在地面快速爬行”的裸身男孩:3岁、黝黑、蜷伏啃食、口吐舌头。

镜头背后,他的父母均拥有高学历——父亲本科,母亲研究生;他们开着房车、带着黑犬,一路从云南大理北上,自称践行“自然教育”。

然而,当“自然”滑向“赤裸”、当“自由”碰撞“人性”,社会再也无法沉默。

从大理南涧雪山脚下到川滇交界的滚烫舆论,村民、政府、志愿者、法律人、教育家纷纷站了出来。

大家把所有能找到的“拼图”摆在一起,试图回答三个最核心的问题:

1. 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2. 高学历父母为何坚称“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社会该如何合法、合情、合理地托举一个孩子的童年?

一、雪地里的那一幕:视频之外,还有无数帧“日常”

“去年腊月二十七,山上刚化雪,我背柴回来,看见娃娃光溜溜在水泥路上爬,手背冻得乌青,嘴里‘哈哈’吐热气,出现吐舌头、发出非语言声音的行为。”

62岁的杨梅(应求化名)把围裙攥得紧紧的,“我喊他爹给孩子穿件衣服,他爹只笑笑说‘冷惯了就不怕冷’。”

在村里,这样的“画面”不是第一次出现——

2023年盛夏,有人在村小卖部拍到男孩一丝不挂直立行走,“头发粘成一股一股,指甲老长”;

2024年开春,村医张竹琴去给老人量血压,路过他们临时搭的棚子,“娃娃正跟狗抢塑料瓶子玩,屁股上全是泥”;

2024年冬天,村民杨庆友报警,说“担心孩子出现低温症”,民警到场后,父亲还是那句话:“长湿疹,穿衣服痒。

“我们劝,他们认为其他城市儿童也有类似情况,”村支书李育华苦笑,“后来大家干脆闭嘴,背地里喊‘野人娃’。”

二、高学历≠高共识:当“自然教育”被误读为“反社会”

1. 父母是谁?

有媒体报道以下消息,但官方未证实。

父亲张×辉,1989年生,武汉某院校2012届毕业生,计算机专业;

母亲张×(网传化名“小北”),1981年生,北京某高校硕士,曾就职于北京一家公益机构。

两人年龄相差10岁,相识于一次“荒野生存”主题沙龙,2022年生下大儿子,2023年又添次子。

2. 他们口中的“自然教育”

“孩子长湿疹,一碰纯棉就挠到出血,干脆不穿了。”

“爬行是哺乳动物最本能的运动,让脊柱保持原始弧度。”

“我们不让他看电视、吃糖果,连绘本都选黑白配色,避免过度刺激。”

在2024年6月妇联走访笔录里,母亲补充:“社会规训从1岁就开始,太残忍。我们想给他3年‘纯自然窗口’。”

3. 村民、官方、学者怎么看?

村民:“既然这么懂科学,咋不给孩子打疫苗?咋不上户口?”

县疾控中心:大儿子至今无免疫接种记录。

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教育自由的前提是人的社会性。完全脱离社会规则,只会制造与社会脱节的个体。”

儿童皮肤科主任医师刘雪松:“湿疹需保湿+用药+避免抓挠,绝非‘裸着就好’。长期裸露,紫外线、虫咬、冻疮都会加重屏障受损。”

三、法律与伦理:当“家事”触碰“公权”,边界在哪?

1. 现有证据是否构成“虐待”?

身体:目测无明显伤痕,体重身高均在3岁男童最低参考值边缘;

精神:能简短应答,但社交、语言明显滞后,不会说完整句子;

医疗:无疫苗、无体检、无出生医学证明(次子系家中分娩);

教育:未落户、未申请学前教育。

“是否虐待,不能只看有没有打孩子。”基层司法员薛理(化名)说,“长期剥夺受教育权、医疗权,造成身心发育滞后,同样可能涉嫌‘监护侵害’——最终是否构成犯罪,需由司法机关依法认定。”

2. 法规速览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7条:监护人应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保障;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20条:父母应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不得实施家庭暴力或放任、教唆未成年人从事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动;

最高检、全国妇联《关于办理涉未成年人监护人侵害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对“以教育为名”剥夺医疗、教育、社交机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可撤销监护权。

3. 官方走向

10月18日,南涧县“10·16”工作组通报:

未发现拐卖;

孩子与父母已在“管控范围内”;

省州两级公安、民政、卫健、教育、妇联成立专班,正赴省外就地评估;

下一步重点:

– 依法组织体检与心理评估(必要时申请法院裁定);

– 补录户口、补种疫苗;

– 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拒不改正的,依法启动撤销监护权程序。

四、村民的声音:最朴素的善良,最直白的担忧

“我们没文化,可也知道娃娃要穿裤子。”

“这对父母说话客客气气,就是沟通收效甚微。”

“怕他们驾车离开居住地,房车一开,娃娃又不知道去哪儿遭罪。”

67岁的老支书李育华最担心孩子上学:“再拖两年,就彻底错过语言黄金期。以后怎么融入社会?”

也有年轻村民反思:“我们村留不住人,这对夫妻却偏要‘返祖’。是不是说明,‘过度文明’和‘过度野蛮’一样可怕?”

五、正能量:让“自由”与“责任”握手——给事件开三剂“药方”

1. 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家庭教育实施细则》

明确“自然教育”“自由养育”不得突破的底线清单:疫苗、户籍、基础医疗、学前教育;

建立“强制报告+临时监护”绿色通道,学校、医院、村(居)委会发现异常即可启动评估。

2. 社会层面:让科学养育“下沉”到每一辆房车、每一顶帐篷

鼓励高校、公益机构开设“移动家长学校”,为自驾、旅居家庭提供线上线下科学课程;

在监护人知情同意前提下,支持基层妇联、社工站建立“村落育儿互助点”,把散居儿童纳入成长监测。

3. 个人层面:尊重差异,更敬畏常识

教育可以“小众”,但请给孩子穿一件能御寒的衣裳;

人生可以“诗意”,但请先让孩子的脊柱挺直、语言达标、免疫完整;

自由不是无边界的任性,责任才是最高级的浪漫。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六、写在最后:请把“童年”还给童年

古希腊人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教育的尺度,从来不只是父母眼中的“理想国”,更是孩子能否在阳光下直立行走、在雪地里不被冻伤、在众人面前保有尊严。

今天,我们讨论“野人孩子”,不是为了审判两个高学历的年轻人,而是为了确认一条底线——

“任何教育实验,都不能以牺牲儿童基本人权为代价。”

愿裸身爬行的那一幕,成为社会自省的最后警报;

愿每一个孩子,既能仰望星空,也能温暖地裹在棉衣里,奔向属于他们的、真正自由的未来。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社会的未来公民。”——让我们用制度、科学与爱心,共同守护这份未来。

相关内容

小小的关中平原在古代凭什么...
八百里秦川凭什么撑起两千年帝国基石? 当我们摊开中国地图,关中平原...
2025-10-20 05:02:34
原创 ...
秦朝的灭亡并非单纯由于“秦法暴虐”导致的农民起义,而是一个对历史的...
2025-10-20 05:02:26
原创 ...
邓小平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称号——“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2025-10-20 05:02:24
茅台上线官方即时配送
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即时配送最快30分钟送达。”日前,贵州茅台...
2025-10-20 04:47:03
基金投顾六周年,管理规模扩...
基金投顾试点六周年: 管理规模扩容与投顾能力升级并行 投资者获得感...
2025-10-20 04:44:59
金价涨了 印度人节日买金习...
印度18日迎来为期5天的重要传统节日排灯节的首日,民众习惯在这一天...
2025-10-20 04:44:01
“工业锈带”如何变为“生活...
从网红地标798·751园区,到硬核制造风格的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北...
2025-10-20 04:43:20
原创 ...
在古代战争中,射箭的重要性无可忽视,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射箭是最快...
2025-10-20 04:31:25
原创 ...
柯洁算不算抗韩英雄?看看他对阵泡菜国三代围棋领军人物的数据,就知道...
2025-10-20 04:29:18

热门资讯

原创 有... 几内亚,虽然被称为“西非水塔”,却面临着资源匮乏和生存困境的荒诞局面。尽管这里有1300多条河流,水...
原创 罗... # 在社交媒体的时代,我们习惯用18宫格来记录生活的点滴,分享旅行的快乐。但有时候,这些小小的方格...
石家庄赏红叶景区推荐,随手一拍... 当秋霜浸染太行山脉,石家庄西部山区便迎来了一年中最绚烂的时节。漫山红叶与黄绿枝叶交织,在阳光下铺展成...
年轻人为何如此钟爱神都洛阳?丨... 若你传承千年的儒雅浪漫的审美还未觉醒,那么建议你去一趟洛阳。 龙门石窟登顶全国景区热度榜,洛阳文旅消...
11月清迈天灯节+水灯节双节同... 都说11月是旅行淡季,但真正懂玩的旅行者都知道——这个时候的清迈,是全世界值得去的地方之一。没有人挤...
原创 今... 本周末,苏州将变身为“爱乐之城”! 三天的音乐盛宴,将从经典流行金曲到令人怀念的华语情歌,带你畅游...
承德以“文旅+”激发旅游市场新... 服务护航 业态创新 我市以“文旅+”激发旅游市场新活力 奥体中心的足球赛喝彩声此起彼伏,身着旗装的N...
原创 6... 温兆伦,这位曾为观众带来许多经典港剧的香港演员,尽管如今鲜少出演影视作品,但他的关注度依旧居高不下。...
兴安盟:北疆枫韵醉游人 原标题:兴安 北疆枫韵醉游人 科右中旗2025五角枫文化旅游季启幕。 游客与枫林合影。 游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