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虽然被称为“西非水塔”,却面临着资源匮乏和生存困境的荒诞局面。尽管这里有1300多条河流,水源看似丰富,但首都科纳克里的居民却常常面临水荒,甚至连基本的饮用水都成了奢望。当地人只能自己挖井、搭建泵站,或者支付高额费用等待水车送水。即便如此,他们所能得到的水依然不干净,很多地方的人不得不忍受这种困境,依赖着非常有限的水源。
科纳克里不仅是水源匮乏的问题,雨季的到来也给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街头的市场上,摊主们得忍受滂沱大雨,尽力保护商品免受损坏。10岁的艾莎每天都得在市场帮忙,而她原本该在学校上课。雨水淋湿了摊位,顾客稀少,艾莎只能将货物盖好,等着雨停下来才能收摊。更糟糕的是,回家的路非常艰难。尽管科纳克里到她家的距离不过15公里,但由于道路破烂不堪,尤其是雨季时泥泞的路面,常常让过路的车辆无法前行,艾莎常常得步行几小时才能回到家。
然而,这条路上的困境远远不止如此。在几内亚的山间,农民们要穿越悬崖边的藤梯,这些藤梯是唯一通往山顶的路,但它们极为危险,每一步都可能掉入深渊。像玛玛迪这样的农民,每周都要往返于两地,照看家里的农场。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他通常选择通过藤梯,虽然明知道这条路充满了危险。
几内亚的公路状况也让人堪忧。司机马马杜每天都在一条泥泞的路上行驶,虽然这是家里的生计来源,但危险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车常常陷入泥潭,而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和同行的乘客。他们只能拿铁锹、石块等工具,费力地将车推出泥坑。这样的路况,马马杜已坚持了20年,但他没有选择放弃,因为这条路是他和家人唯一的收入来源。
几内亚的贫困并非因为缺少资源,而是因为这些资源并没有带来富足。这里的铝土、铁矿、金矿和钻石等自然资源都被外资控制,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联合国数据显示,几内亚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的收入不足1欧元。这点钱不仅难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计,甚至难以支付孩子的学费和看病的费用。
商人杜比在市场开了个小摊,尽管她的生意每年也能勉强维持生计,但她深知,想改变现状并不容易。她不想让孩子们走上她的老路,因此,她努力让孩子们坚持上学,希望他们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然而,在这个贫困的社会,68%的孩子从7岁开始就要干活,学业被生存压得无处可见。
尽管几内亚的社会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也有希望的光芒。马坎伯为了生计,每天冒着生命危险爬上15米高的棕榈树摘果实。尽管这种工作充满风险,但他别无选择。丛林里的商人尤金也在卖棕榈油,尽管道路破烂,生意艰难,但他依然坚持每天的工作,为了家庭的生计,甚至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
最让人感动的是几内亚的孩子们,他们把“读书”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通过教育,他们希望能够摆脱贫困,走出这片困境。而且,尽管生活充满困难,几内亚人依然顽强地拼搏着,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摆脱贫困,迎来更好的未来。即使在泥泞的道路上,他们也从未放弃希望,始终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总有一天会迎来属于他们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