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国庆期间“千人被困”的珠峰东坡,到底发生了什么?
创始人
2025-10-13 09:09:19
0

32025年国庆长假,“珠穆朗玛峰东坡景区千人因大雪被困”引爆网络。我们一位撰稿人恰好就在当地,后安全出山。现场到底什么情况?惊险程度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和思考?下文是他的自述。

一、珠峰东坡

珠峰东坡,简单理解,是以位于珠穆朗玛峰东侧山脚下西藏定日县嘎玛沟为核心的旅游区域。

珠峰东坡景区几十公里见方,四周高山环绕,以原始的环境、险峻的地形、极富冲击力的雪峰景观、品种多样而色彩斑斓的植被而闻名,是我国乃至全球著名的荒野旅行区。

区内不通公路,也没有系统性开发,仅有的基础设施是太阳能供电的信号微弱的中国移动基站,因此徒步露营是唯一的游览方式。

传统的珠峰东坡徒步路线始于定日县的优帕村,途经晓乌措、卓湘、汤湘、俄嘎、白当、措学仁玛等营地,从定日县的伦珠林村出山,全程水平路程63公里,最低海拔约4000米,最高约5300米,耗时约8天。路线由仅够单人行走的泥路、碎石路和少数冰雪路段构成,每天累计升降多在千米以上,对体力要求较高。

旅行者主要以2种方式游览珠峰东坡:

1、参加正规的商业旅行团,以轻装的方式走完全程,即,个人只需背负每天路上的餐饮、服装。帐篷、炊具、卧具等大件装备,都由团方在当地雇请牦牛队驮运。正餐、搭撤帐篷等工作也由工作人员承担;

2、重装徒步,即个人背负所需全部物资,各项服务自理,独自或结伴出行。

还有部分人自行雇佣牦牛队半重装徒步,就不展开说了。

无论哪种方式进入珠峰东坡,都须向当地政府报备并交纳一定“管理费”。当然只要动脑筋也能黑进去,不过正规的商业队一般不会这样做。

因此,进山的人由游客、领队和当地协作三部分组成。

二、初入东坡,一切正常

我们的商业队9月30日从优帕村启程。

在那之前几天,全团就已经从各种天气预报了解到国庆期间珠峰东坡将连续多日降水,不过从以往经历看,珠峰东坡下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我们也没有收到任何预警或者劝阻,大家还是按时出发。

动身后,好像也确如意料,很快就下起雨来,但雨不大,下下停停,甚至雨衣都不用穿。当天傍晚,全团按计划到达第一个营地晓乌措。

到营地一看,不得了,密密麻麻都是帐篷,粗算总人数过百。随后几天,各个营地基本都是这个样子,因此后来外界说的“上千人被困”,至少人数应该出入不大。

晓乌措雨势还比较温和,马卡鲁峰和珠穆朗卓雪山甚至露了一会儿脸。

第二日全天小雨,队伍向卓湘营地开进。这段路有好几公里要穿越常年漫水的沼泽地带,全年都泥泞不堪,而且坡度很陡,被称作珠峰东坡最有挑战的路段。

或许是大家已经有心理准备的缘故,虽然满腿泥浆、鞋子也开始透水,但依旧按时到达目的地。只是没想到,接下来的变故,会把每天都变得极端挑战。

当天夜晚,雨没有停歇的意思。

第三天拔营前往卓湘,一路跟昨天一样泥泞,体力消耗大于预期。但是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完全可控,只有领队和以前来过的队员觉得,今年的雨下得也太久了吧?

因此,当天晚上领队特地召集全体游客开了个会,讨论次日行程。

再贴出路线图方便理解。

可见,当时所在的汤湘地处路口。原计划下一站是山谷深处的俄嘎,那里是近距离观看雪山的点位,但秋雨延绵几无能见度,去了恐怕也无意义;因此队伍也可以直接前往出山前的最后一站措学仁玛,那里有很适合拍摄雪山倒影的湖泊,可以扎营几天,总能等到天气晴朗。

事后看,这个会有先见之明,但大家秉承“来都来了”的想法,决定还是按计划去俄嘎。

这就闯入了一场罕见的暴雪。

三、风云突变

第四天进入俄嘎的过程依旧波澜不惊,只是从当天傍晚开始,丝丝雨滴开始变成飘扬的雪花。

第五天一早,大地已是一片苍茫,不过这时还没人紧张。当天的计划是前往不到3公里外的白当牧场,以期从全程的最近距离观看珠峰,并原路返回,继续在俄嘎过夜。虽然一片苍茫,大家继续“来都来了”,还是走了一趟白当,在风雪中想象了珠峰宏伟的样子。

从白当返回后,天气急剧恶化。

下午,小雪变成了鹅毛大雪。入夜后,雪势加大,天空中竟然接连爆发闪电和惊雷,可见强对流云团正在上空激烈对撞。有几个惊雷,甚至引发对面山峰雪崩,轰鸣经久不息。虽然营地与雪山隔着上百米深的山沟,断不会受到冲击,但恐惧感近在咫尺。

对面山头一次雪崩。营地和山体之前其实有百米深沟,不至于被波及,但大家还是切身感受到了严峻气氛。

暴雪的第一个后果,是很多帐篷受积雪压迫变形甚至垮塌。我们的领队和协作还算比较负责,每小时都会给所有帐篷抖落积雪,一夜未眠!而一些经验或者人手不大足的队伍就开始损失帐篷,队员只能挤进公共帐篷御寒。

暴雪的第二个后果,是造成帐篷里缺氧。虽然每小时都清理外帐积雪,但还是有薄薄的冰层凝固在帐篷上,隔绝内外气体交换,全团所有人半夜都被硬生生憋醒,不得不拉开拉链,冒雪伸出头去呼吸,几乎也是一夜未眠!

第三个后果可能更严重。一夜过后,积雪深得可以没过成年人的膝盖。大地的一切 - 草地、石堆、灌木、道路、沟壑 - 全部变成一片雪白,无法辨识。

几乎全部游客和领队,以及多数协作,都没见过这样的阵势。

我们,还出得去吗?

逐渐被雪淹没的帐篷。

这是再迟一天的照片,依旧能感受积雪深度。

四、前所未有的脱困

不幸中的万幸,至少在所见范围内,所有人都保持着镇静。大家照旧吃早饭、收拾东西,而各个队伍的领队和协作也聚集起来,商量对策。

最后决定,人工和牦牛结合,开路脱困。

显然,开路的牛队要承担一定风险,为此各队伍好像还抽了签,决定哪家的牦牛先走。

事后证明,这是个正确的决定。

牦牛果然发挥了高原之舟的特长,在茫茫雪原中踏开了出路。出人意料的是,由于积雪深厚,这条“牛路”底部都是光滑硬冰,反而把路上原来恼人的碎石、泥浆全部给填平了。因此只要穿着冰爪不打滑,你会觉得路比以前还好走。当然,对于没有冰爪的人,这就是又一种考验了……

不论如何,当天俄嘎的队伍都回到了汤湘附近。

雪地上的牦牛

第六天,队伍又从俄嘎前往措学仁玛。当天碧空如洗,大家终于一睹周围珠穆朗玛、洛子、珠穆朗卓、马卡鲁等7000米以上雪山的雄姿。从眼福的角度说,此行没白来。

在措学仁玛,队伍遇到了逆向上山的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他们,我们得知“珠峰东坡暴雪千人被困”已经登上热搜,他们也是奉命上山,接应和组织大家下撤。

路上相遇的应急队员

根据政府统一要求和牦牛队的意愿,所有牦牛都不在措学仁玛停留,直接下山(牦牛在雪地上觅食困难)。游客也应尽快下山,但如果需要,也可以在措学仁玛停留一晚,但安全自理。

我们团队多数人选择了留下。毕竟下山还有12公里路程,期间还要翻越5300米的朗玛拉垭口,体力不支,休息一晚更安全。

最后一天,整装上阵,翻越朗玛拉山口,抵达终点。一路上,陆续遇到上山支援的应急、消防、医疗和社区工作者,以及志愿帮忙的当地民众,很是感激。

终点的停车场停满了应急车辆,所有出山人员都登记身份信息以便核对,随即放行。现场有免费的奶茶、方便面自取。我们团队的接待人员也在场,就一同坐车离开。

我们和周边的团队,完全按既定时间出山,没有“被困”。其它团队的情况不了解。

五、感谢与思考

这次没有被困在雪山深处,首先要感谢当地协作和领队。是他们处变不惊、勇于担当,果断用牦牛开路的方式,把队伍安全带出;其次感谢同团和不同团的队友,大家以镇定和豁达,共同达成了目标。

特别感谢上山支援的民警、社区干部、应急队员和志愿者。有他们在,我们的出山之路稳固而坚实。

至于以后还要不要开展、怎样开展这类深入偏远地区的旅游,也是我出山一路上思考的问题。

一刀切地禁或放,都过于简单粗暴,浮于表层。

毕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首先,旅游不能以不可逆地本质性毁灭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能以罔顾人民生命安全和浪费国家资源为代价,这是底线和原则问题。

但其次,如果纯粹为了留住绿水青山而留住绿水青山,不把它们变成金山银山造福百姓,那又陷入极端,则环保不可持续。

因此,关键在于规范化地管理和开发。

牦牛队。路上与当地的藏族协作闲聊,得知他们乐意出来给旅游团队做事。哪怕只是烧水做饭,一个月工作20天左右,收入就能达到东部大城市白领水平。

具体到旅游上:

具备什么条件的区域,可以开放旅游?

什么天气可以进山,什么天气不可以?

什么人可以进山?要不要体检?要不要对既往经历做要求?

进山必须带什么东西?带多少?

要是违反,怎么罚?罚多少?

等等等等。

这些都应该有明确的、能被有效监督标准,方能实现保护和开发的最大公约数。

而不像现在,有的团队连十来块钱的冰爪都没配,队员冰天雪地里只能“屁降”;有的游客第一次重装+第一次上高原,就选择了Hard级别的珠峰东坡……没出事,相当程度上也是靠运气。

还是要规范操作,量力而行。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5年10月9日,北京的早晨并没有什么异样,地铁里还是有人睡着...
2025-10-13 09:12:15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年轻...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娴)据中央广播电视总...
2025-10-13 09:10:02
想带全家去张家界玩一下,有...
如果您正在计划带家人开启一次张家界之旅,渴望避开拥挤的团队,享受一...
2025-10-13 09:09:42
亲历:国庆期间“千人被困”...
32025年国庆长假,“珠穆朗玛峰东坡景区千人因大雪被困”引爆网络...
2025-10-13 09:09:19
打造沙漠旅游新标杆 乌兰布...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国庆中秋假期,位于阿...
2025-10-13 09:09:09
6个中国各地的“黑暗料理”...
中国的省份特别多,每个省份,每个城市,都有特色美食。 这些特色美食...
2025-10-13 09:08:55
水涌若轮!济南趵突泉水位已...
2025年10月12日,山东济南,市民游客在趵突泉公园赏泉游玩。1...
2025-10-13 09:07:21
泰国happy卡网速怎么样...
办卡关注公众号:一卡空间 这里将是您揭秘流量卡真相、探索优质正规流...
2025-10-13 09:06:51
原创 ...
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片静谧的绿洲,那是我的小女子的“露台花园”。在...
2025-10-13 09:06:22

热门资讯

海口江东新区向全球发出“邀请函... 10月11日,在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举办期间,海口江东新区聚焦贸易与投资机遇、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炫彩中国·清新福建”全球推介... 10月12日,“炫彩中国·清新福建”全球推介会在京圆满举行。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炫彩中国”文旅推介...
趵突泉锦鲤胖成“猪鲤”,景区:... 近日,山东济南趵突泉的锦鲤因肥成“球”而出圈,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猪鲤”,引发关注。 趵突泉的锦鲤。...
一口双鲜!云南肉丸汤:藕的甜渗... 一锅热气腾腾的莲藕肉丸汤是餐桌上常见的温暖风景,这道汤品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却能带来十足的满足感,其精...
林路:茶马古道的古往今来 茶马古道的古往今来 文/林路 图/陈志军 说到茶马古道,上搜索引擎,跳出来的不是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
上海环球港凯悦酒店:以绿色行动... 在当代旅游业中,环保已不再只是口号,而是贯穿于运营细节的实践。上海环球港凯悦酒店近年来持续推动绿色转...
人民日报关注巧家:国庆解锁旅居... 国庆长假的喧嚣尚未散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依旧涌动着文旅交融的暖流。这场以“冬游云南·旅居巧家”为主...
原创 官... 昨天,一段视频让无数家长揪心。 广西南宁富乐小学的操场上,一名外聘教师抬脚踹向两名学生,又推搡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