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0月4日电(记者骆飞)清晨,阳光洒在遵义会议会址的青砖灰瓦上,更显庄重。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各地游客走进“转折之城”遵义,探访红色地标,重温长征岁月。
一大早,会址旁的“胜利树”下便聚集了不少拍照留念的游客。这棵形如“V”字型的老槐树,静静见证着红军长征史上的伟大历史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内,全息投影正重现会议召开的关键时刻,引得游客纷纷驻足。
“以前带孩子看红色展馆,他总觉得像‘读说明书’,这次能‘站’在会场里听讲解,红色历史更生动了。”来自四川的游客董祥说道,身旁10岁的儿子听得入神。
10月1日,遵义会议会址迎来不少游客参观。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场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今年恰逢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当地推出多款数字化体验项目,深化游客对历史的理解。其中《转折·从头越》项目融合VR技术与历史场景复刻,让游客以“第一视角”亲历湘江战役等历史场景。
30分钟的沉浸之旅中,游客以数字化视角见证长征路上的伟大转折。“像身临其境走进血与火的战场。”游客李士伟感慨。VR展厅主管王一介绍,这种方式让游客从“参观者”变为“亲历者”,更直接地触摸历史。
10月1日上演的《伟大转折》剧照。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距离纪念馆不远的伟大转折剧场内,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同样吸引人。演出打破传统舞台边界,“敌机轰炸”的音效与灯光交织,让广东游客陈曼曼攥紧手心。“看到毛主席在危机关头引领方向,我更懂‘转折’的意义。”她说。
红军小战士牺牲的场景令游客落泪,有游客说:“终于明白课本里的‘英勇’是什么模样。”演出结束后,众人挥旗高唱《歌唱祖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龙通成表示,为满足不断增加的观演需求,“双节”8天计划安排50场演出,覆盖不同时段的观众需求。
驱车近2小时至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游人如织,光影技术铺展着“四渡赤水”的军事奇迹。青杠坡战斗遗址的纪念碑前,游客自发祭奠先烈。65岁的张建国感慨:“幸福生活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长征精神要一代代传下去。”
10月2日,游客们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双节”假期,遵义的红色文旅热推动着当地产业融合发展。游客在参观革命纪念场所后,总想把“转折之城”的红色记忆带回家。为此,遵义相关部门推出丰富文创产品。遵义会议纪念馆出口的文创区域里,430余款创意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选购。
从会址的科技光影到实景剧的震撼,从研学基地的参观学习到乡村农家乐的欢声笑语,遵义的红色文旅热既让革命故事代代相传,更不断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初心传承与发展赋能中展现革命老区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