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假期第三天,中国多地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各地依托独特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吸引了大批游客。
沙漠风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假日期间,在新疆巴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来自全国多地的游客在沙漠、胡杨以及湖泊间畅游,沉浸式体验罗布人村寨的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魅力。
悬空寺成热门打卡地 吸引中外游客
这个假期,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悬空寺景区人气高涨,凭借“悬、奇、巧”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景区数据统计显示,假期前两天,悬空寺景区总共接待游客46804人次,整体同比增长约23.2%。
山水相依展画卷 多彩“晒秋”引客来
位于安徽黄山黟县的西递宏村,是首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村落。假期期间,每天都有数万游客来到这里赏美景、看民俗。
在安徽休宁的齐云山景区,独特的晒秋活动正在进行。村民们用五谷杂粮拼出吉祥图案,将圆圆的竹匾摆满房前屋后和栏杆石阶,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丰收画卷,也成为假日里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观。
贵州:梵净山景区双节假期迎客流高峰
2025年假期,贵州梵净山景区迎来游客高峰,前两天共接待游客约18000人。
世界第一高桥下的花江村迎来旅游热潮
2025年9月28日,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国庆中秋假期,大桥下的花江村就迎来了旅游热潮。
平街乡花江村民宿老板杨帆表示,花江峡谷大桥从9月28日开通以来,民宿已经全部爆满,生意非常好。花江峡谷的大桥的建设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出路。
假日中国活力澎湃
2025年国庆与中秋叠加而成的超长假期点燃民众的出行与消费热情,预计23.6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假日里的中国彰显澎湃经济活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旅热潮提前点燃
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合一”,中国文旅市场全面升温。为避开高峰,不少游客通过“拼假”提前启程,带动9月27日至30日酒店入住量同比增长超三成。值得关注的是,入境游也在迅速回暖。数据显示,赴华外国旅客同比增长逾四成,客源国集中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凸显中国假期对全球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英国 路透社:旅游消费方式多元化
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超2300万人次,创下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随着2025年假期延长至8天,民众出行需求进一步释放,旅游市场活力迸发,旅游与消费方式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数据显示,传统热门景区热度持续霸榜,各地博物馆的热度在文旅消费主题中位居前列,红色旅游景点也人气飙升。同时,不少游客选择前往小城市或乡村游玩,既能避开人流拥挤,又能亲近自然山水。
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消费者愿为体验买单
2025年双节假期期间,国内外旅游人次预计显著增长,国内旅游市场表现活跃。长途出行与租车需求明显上升,“一程多站”式行程以及融合文化体验、体育赛事、主题公园等新兴旅游方式受到欢迎。评论指出,本轮出行热潮一方面得益于免签政策和交通运力提升等的推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消费者“愿为体验买单”的心态转变,反映出旅游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
美国 彭博新闻社:消费活力释放 多行业受益
国庆中秋假期激发了中国民众的消费热情,出行旅游、观影购物、外出就餐等活动显著升温。此次消费活力的释放,与中国政府推动消费结构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型的方向相契合。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服务业刺激措施,例如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组织更多体育赛事,并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重点支持汽车、餐饮及旅游等领域,为服务经济注入强劲动力。预计在假日经济带动下,航空、旅游、电影及餐饮等行业都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