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园博园的景观、桥梁未来将拥有怎样的名字?这个备受关注问题的答案,正由温州市民自己来解答。作为“全民园博”理念的生动实践,园博园“全景命名”活动今日正式进入实地考察阶段。由19位市民代表组成的“园博命名者联盟”率先“探营”,在园区设计师的带领下,为这项城市文化共创盛事拉开了帷幕。
跨界“智囊团”集结 汇聚多元社会智慧
据悉,首批“园博命名者联盟”成员构成十分多元,堪称一个跨界“智囊团”。其中既有来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的企业家,也有建筑设计、园林监理行业的资深工程师;既有来自市、区两级机关的代表,也有温州大学的文化学者和青年学子。
温州园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邀请不同领域的代表参与,旨在汇聚最多元的社会智慧,确保命名工作既能植根于温州深厚的历史文脉,又能展现面向未来的创新视野。
设计师现场“解码” 在工地预见未来盛景
尽管园区尚处于紧张的建设阶段,但主要地标均已初具雏形。在考察现场,园区设计师化身“首席讲解员”,手持图纸,为联盟成员详细解读了主场馆、34座桥梁、“园博十二景”等核心地标的设计理念、文化寓意和未来将呈现的景观效果。
“虽然脚下还是工地,但听了讲解,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仿佛在脑海里铺开了。”一位来自温州大学的成员在考察后感言,“原先只觉得设计图好看,现在才明白每一处细节背后都藏着‘温州故事’,这种‘有景有魂’的设计,才是园博最动人的地方。”通过设计师的生动“解码”,联盟成员对地标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为后续的命名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止于命名一场全民参与的“城市共建”
考察过程中,成员们边走边议,思想火花不断碰撞。从瓯越历史传说到塘河自然生态,从音韵之美到文化内涵,现场讨论十分热烈。
“这不仅是一次命名,更是一场凝聚社会共识的品牌实践。”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强调,本次活动背后的核心是“城市共建”的理念,旨在让市民从“城市景观的旁观者”转变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通过“众人拾柴”的模式,让公众的智慧与情感,真正融入园区的血脉之中,为温州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全民参与、共同成长”的鲜活样本。
据悉,联盟成员将在本次考察后进入命名方案的集中创作阶段。组委会计划于10月初完成方案汇总评审,并结合专家论证,确定最终命名结果。待到2026年4月园博会正式开幕时,这批承载着温州印记和公众智慧的地标名称将正式与市民见面。
通讯员:赵乐韵
摄影:朱永春 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