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水岸如画。9月13日、14日,朝阳区“德苑·朝阳里 金秋水岸生活季”进入第二周,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这座位于新民大街西侧的主题公园,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人文与自然共鸣的秋日盛会。
新民画报 沉浸式旅拍唤醒记忆
沿着德苑东门的蜿蜒小径漫步,一组精心布置的“新民画报”悄然呈现,这既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张张穿越时光的邀请函。
宫结婚照相馆巧妙推出了四大旅拍主题:钟爱传统者可身着刺绣对襟褙子,在林间幽径间定格新中式的典雅身影;向往复古浪漫的游客,则能化身“留洋大小姐”,于蕾丝洋装和淑女帽的装扮中重现旧时风情;钟爱园林意象的,可执一柄手绣团扇,倚栏临水,捕捉国风画意;而钟爱秋日氛围的,亦能披上羊毛披肩、身着旗袍,在金色光影中留下属于这个季节的温柔纪念。
这些画报“邀请”每一位游客走入其中,从风景的观看者,摇身一变成为故事的主角,将片刻光阴淬炼为值得珍藏的永恒影像。
水岸市集 一站式体验东北风情
德苑水岸市集可谓本季活动的最大亮点,50个特色摊位为市民游客带来“逛、吃、玩”一站式体验。其中10个摊位独具匠心地依托竹筏搭建在水面之上,木质结构搭配绿植装饰,尽显雅致韵味。其余的40个摊位则分布在尚德大道沿线和圣贤广场周围,涵盖非遗手作、老字号美食、水岸轻食等多元品类。传统技艺与现代美食在此交汇,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熙攘的市集中,“老母家”月饼摊位前总是围拢着层层顾客。一款来自吉林靖宇的“大团圆伍仁月饼”以其十足的分量和传统风味格外引人注目。每个重达550克的圆形大月饼采用独立包装,既便于保存更适于分享。一家人围坐分切月饼、共享甜蜜的时刻,都被浓缩在这圆月般的传统美食之中,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品尝,将这份满载情意的“东北味”带回家。
木质画舫 刻进脑海的秋日记忆
在市集旁绿意盎然的景致中,一艘精心装饰的木质画舫静静停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碧水绿荫之间。深沉的木色船身流露出古朴典雅的韵味,与周围热闹的市集形成诗意对比。
小朋友欢快地登船嬉戏,家长则纷纷举起手机,捕捉一帧帧充满欢笑与温情的画面——这北国市集里不经意流露出的“江南水乡”意境,正以一种柔软的方式,刻进每一个来访游客的秋日记忆里。
湖畔笛音 悠悠乐韵醉人心
初秋的傍晚,长春德苑公园被暮色温柔笼罩,一场别具一格的笛子演奏悄然上演。水面上,竹筏悠悠漂浮,演奏者端坐其上,手持竹笛,轻声吹奏。悠扬的笛音如灵动的精灵,从演奏者唇边轻盈跃出,飘散在静谧的空气中,声音时而婉转低回,似山间潺潺溪流,诉说着温柔的故事;时而清脆激昂,如林间鸟鸣,唤醒人们心中的热情。远处,巡游的彩凤竹筏闪耀着五彩光芒,与波光粼粼的湖面交相辉映,仿佛为这场演出铺上了梦幻的舞台。
岸边早已聚集了不少市民,或静静伫立,或悠闲而坐,目光紧紧注视着竹筏上的演奏者。一曲终了,余音袅袅,大家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千年非遗 碧波之上绽“火树银花”
要说长春德苑公园晚上最吸睛的节目,那必须是“水上铁花秀”。传承千年的老手艺,在这碧波荡漾的水面上演,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那叫一个绝配。
每天晚上,岸边就围满等待“铁水烟花”表演的市民,里三层外三层的,好不热闹。“来了来了!”20时,随着人群一阵欢呼,表演正式开始。水中央的小船上,一位师傅手持长勺,舀起一勺烧得通红的铁水,猛地向高空一抡,另一位师傅迅速跟上,手持工具利落打击,一声脆响后,铁水瞬间炸裂,千万颗金红色的铁屑如流星雨般倾泻而下,金光与水波交织,夜空变成了流动的“火树银花”。
“这也太绝了吧!”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惊呼。高举手机的市民对准表演者录制视频,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表演结束,人们还意犹未尽,有人说:“这哪是表演啊,根本就是传承了千年的艺术!”
本次金秋水岸生活季,是朝阳区以新场景、新体验拓展文旅新业态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朝阳区将继续探索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更多彰显区域特色、充满人文温度的文旅品牌活动,让城市涌现更多可触可感、可游可憩的文旅新空间。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关丽君 实习记者 闫宇培/文 王强/摄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