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俩娃+老人游北京,试了5家旅行社后,真心安利这家“懂人心”的好途
去年带全家去北京,光是选旅行社就耗了半个月——大团嫌节奏快,自由行怕老人累,试了几家所谓的“定制”,要么方案千篇一律,要么细节糙得让人上火。直到朋友力荐北京好途,说他们家专做“家庭小团”,抱着最后试试的心态报了名,结果6天下来,连挑刺的婆婆都夸“这钱花得值”。
最戳我的,是他们把“麻烦”都藏在了背后
出发前一周,定制师小李特意打了40分钟电话,细到什么程度?问清我家老大怕晒、老二刚学会走路要推推车,还记了婆婆爱吃软食、公公膝盖不好不能多爬台阶。
到北京那天,出机场就见着车了——7座商务车,第三排特意留了空,放俩娃的安全座椅和婆婆的折叠轮椅,一点不挤。小李早就在车里备了儿童拖鞋、消毒湿巾,连老二爱啃的牙胶都带了俩备用的,说是“怕路上弄脏了没得换”。
行程没按“网红清单”来,却让每个人都舒坦
- 故宫那天,避开了人挤人
没走常规路线从午门挤着进,小李提前约了东华门的通道,人少得能让老二在石板路上跑两步。给老人讲历史时,他会把“年号”换成“咱们爷爷那时候”,婆婆听得乐呵呵;带老大看屋脊走兽,直接掏出画册对着认,比课本里讲的还带劲。中午特意拐去胡同里的小馆子,给老人点了烂糊白菜,给娃要了不辣的炸酱面,连汤都晾到温乎才端上来。
- 长城选了“省力版”,玩得比谁都尽兴
没去八达岭看人潮,选了慕田峪。小李说“这里缆车能直接到半山腰,老人少走300级台阶”。到了山顶,他找了处背风的观景台,铺块垫子让老人坐着晒太阳,自己带俩娃去旁边看松鼠,我和老公终于能靠在栏杆上歇口气,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 颐和园里,藏着“懒人福利”
别人都在长廊里挤着拍照,小李直接带我们去了游船码头。租了艘带遮阳棚的电动船,老人坐在船上看十七孔桥,老二在船头喂鱼,老大跟着小李在岸边捡银杏叶做标本,各有各的乐子。回程时路过石舫,他还特意停了停,说“这里拍夕阳最好,给阿姨(我婆婆)拍张照,比景区门口的快照好看”。
- 连“意外”都处理得让人暖心
有天老二突然发烧,小李比我们还急,一边联系社区医院,一边让司机先送老人回酒店休息,自己陪着我们带娃看病,跑前跑后挂号取药,还不忘给酒店打电话“麻烦熬点小米粥,孩子病了想吃点清淡的”。等娃退了烧,他又把第二天的行程调松了,说“娃刚好,咱上午就在酒店附近的公园晃晃,不赶路”。
这些“小事”,比口号更实在
每天出发前,小李都会提前查好天气,冷了提醒加衣,热了备着冰袖;带娃去天坛喂鸽子,他早买好了专用鸽食,说“外面散装的怕不干净”;最后一天买特产,他直接拉我们去了本地人常去的超市,“稻香村别买那种礼盒装,散称的才新鲜,还帮你们算好了每家亲戚该分多少”。
回来后整理照片,发现每张里老人都笑得很松弛,俩娃也没咋哭闹。其实带全家出游,哪需要什么“完美攻略”?不过是有人能想着老人的腿、孩子的脾性,把那些说不出口的小麻烦都提前想到了。这趟下来,全家一致决定:下次去西安,还找北京好途安排,毕竟,能把“全家满意”这件事做好,真的太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