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闺蜜计划暑假出去玩,头天晚上还在视频里兴奋地列清单,第二天一睁眼就僵住了 —— 她非想去青岛看海吃啤酒虾,我却铁了心要去成都啃兔头逛茶馆。挂了电话盯着天花板发呆,突然想起三年前和男友因为去爬山还是去看展冷战了三天,最后假期泡汤在家大眼瞪小眼。
其实啊,旅行前吵一架好像成了情侣朋友间的保留节目。你有没有发现,选地方这事儿特能暴露彼此藏在日常里的小脾气?我闺蜜后来坦白,她念叨青岛,是因为去年生日许愿时说过想和我在海边放烟花;而我执念成都,不过是刷到短视频里老茶馆里的盖碗茶冒着热气,突然就想和她挤在竹椅上消磨一下午。
后来我们坐在咖啡馆掰着手指头算账。她先说:“我知道你怕晒,青岛夏天有海风,晚上还能去小麦岛散步。” 我也软下来:“其实我也不是非去成都不可,就是想找个能慢慢晃的地方。” 你看,有时候对方坚持的不是地点,是藏在后面的小期待。就像我同事小两口,男方想去沙漠看星空,女方想去古镇逛巷子,吵到最后才发现,他是想重温求婚时的浪漫,她是怀念刚认识时一起压马路的悠闲。
有个小窍门挺管用的,就是拿张纸各自写下三个 “非去不可” 的理由。上次我和闺蜜写完一对,噗嗤笑出声 —— 她写 “想穿新买的白裙子拍照”,我写 “想试试能不能吃辣到流泪”,这些哪是什么原则问题啊。倒是我表哥和表嫂,一个写 “带老人去三亚方便轮椅出行”,一个写 “去哈尔滨看冰雕是孩子的心愿”,这时候就得把 “优先级” 摆出来了。
我见过最聪明的协商是两对夫妻结伴旅行。一对想去徒步,一对想泡温泉,最后折中选了个有森林温泉的山区。早上男人们去爬山,女人们在温泉池里聊天;傍晚碰面了,各自讲着白天的新鲜事,倒比单去一个地方还热闹。你看,有时候不是选 A 或选 B,而是能不能凑出个 C 来。
还有回和发小闹别扭,她想去网红城市打卡,我想去冷门小镇发呆。冷战两天后,她发来一张截图,是那个小镇的民宿老板说可以安排手工体验,“你看,既能发呆又能拍点不一样的照片”。原来她偷偷查了好多攻略,就为了找个能让我心动的理由。那一刻突然明白,协商不是说服对方,是让彼此都觉得 “被重视”。
说起来,旅行的意义不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看世界吗?去年最终和闺蜜去了宁波,既有她想看的港口夜景,也有我念叨的老街茶馆。某天清晨在老巷子里转,她举着相机拍斑驳的墙,我坐在石阶上啃包子,阳光斜斜照下来,突然觉得比去任何网红景点都舒服。
所以啊,下次再为去哪儿吵起来,不如先停下来问问对方:“你心里最想在这次旅行里得到什么?” 说不定答案藏在海风里,藏在茶香中,藏在那些没说出口的期待里呢。
最后呀,要是觉得这篇小文有点用,就请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下,说不定就能发财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