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车,再加上少到可以忽略的行李。2025 年 5 月 30 日至 6 月 18 日,他踏上从成都到拉萨的征程,沿着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八宿、然乌、波密、林芝的路线前行,全程 20 天里,骑行 19 天,仅在理塘休整 1 天,跨越 2000 多公里,用车轮丈量信仰与历史的疆界 —— 累计爬升 2.2 万米,踩踏超 100 万次,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在拉萨留下影照。
本期案例分享者:何宗涛
他,就是来自福建的18岁少年——何宗涛。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曾经的“病秧子”,是如何变强,并成功穿越川藏线的。
01
强健的身体铸就
强悍的“骑”迹
318国道川藏线素有“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之称,独闯这条线路,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五月,我终于踏上了这段旅程,将心愿照进现实。
人们常说,骑行川藏线是“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高原气候变幻莫测,早晚温差悬殊,挑战确实不小。但回顾整个骑行过程,我越发确信:只要拥有足够强健的身体,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这次漫长的骑行,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感知:它是健康的、有活力的、更有着惊人的韧性!既能经受风吹雨打的考验、也能灵活地自我调节。全程平均配速保持在20公里/小时以上,我没有任何不适,既没出现高反,甚至连轻微的感冒都没有。
骑行中帅气的少年——宗涛
从泸定到新都桥,海拔骤升2000米,温差达10 ℃+,(按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计算)。即便如此,我一口气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时,依然感觉轻松,没有任何不适。
行至雅江到理塘那段公认风景冠绝川藏的路段时,出发向西便是连续的弯道爬升:先直上海拔4288米的剪子湾山,再到4663米的尼玛贡神山观景台,最后抵达4718米的卡子拉山……出发时我穿的是短裤,途中被雨水淋湿,因衣服带得不够,只在半路换了条长裤,第二天身体无任何不适,精力充沛。
川藏线沿途的风景——著名的72拐
还有从邦达镇到八宿县的93.2公里路程,堪称川藏线上的天险:先要骑行13公里爬上业拉山,再下坡冲过著名的72拐,最后微上坡抵达八宿,全程弯多、路窄、坡陡。即便六七个小时没吃东西,我依旧体力充沛,遥遥领先途中遇到的骑行伙伴。(还是要提醒大家:骑行途中挨饿受冻并不可取,路上务必备足物资)。
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我一个人,只用19天就顺利骑完了。没有一副强健的身板,怎么可能完成?!
宗涛记录独闯川藏线的美好
但谁能想到,曾经的我,不仅没有一副强健的身板,甚至还曾是个“病秧子”……
02
“病秧子”的状态
让我不得不休学一年
在改变生活方式之前,我是个无肉不欢的人,其实心里偶尔也会觉得,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伤害了其它生命,似乎不太妥当,但受传统观念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始终没能做出改变。
那时的我,浑身是病:痔疮、灰指甲、湿疹、皮癣、痤疮一样不落,头发和脸上总爱出油,经常感到乏力。更麻烦的是,每到换季,只要晚上没盖好被子,必定感冒……
可这些,比起后来的状况都算不了什么。2024年5月,我独自外出吃饭,点了一锅份量巨大的牛蛙,竟一顿全吃完了。暴饮暴食的后果,是脾胃严重受损——整整便秘了5天,饭吃一口就饱,还由此导致植物性神经紊乱。
2024年5月29日在医院查出植物神经紊乱
从那以后,各种不适彻底爆发:头好像被套上金箍一样紧绷,身上总是有说不出来的难受,整个人惶惶不可终日。到了6月,脚踝开始发肿,最严重时甚至站不住,只能一直走动或坐着,否则就会刺痛难忍。消肿后去医院检查,指标显示尿酸和胆红素都偏高。可无论怎么吃药调理,身上那种难以言说的不适感始终挥之不去。
2024年6月24日因小腿肿胀在医院查出尿酸高
被疾病的不适日夜折磨,本该上高三的我不得不休学在家。发自内心对频繁跑医院的抗拒,让我下定决心要“自救”——那段时间,我在网上疯狂搜索,学习各种养生知识,偶然间看到了《非药而愈》的电子版书籍。认真读完后,便在2024年9月17日正式开启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入非药而愈的社群。
我彻底告别了肉蛋奶,避开“三白”(白米、白面、白糖)和油脂,每天补充亚麻籽和维生素B12,从一个杂食者,转变为科学低脂纯素的践行者。说起来,以前的我在厨艺上堪称“小白”,只会简单煮个面,调料都调不匀。但践行低脂纯素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找食谱跟着做。毕竟,不管哪种饮食方式,做得色香味俱全,才会让人更有食欲呀。
慢慢的,我做饭的水平和效率都提升很多:不再完全按照食谱做菜,而是根据手头现有的食材自由发挥;身为南方人的我,甚至学会了做披萨、烙饼等面食。更关键的是,低脂纯素后,我开始倾听身体的需求,学会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这是奇妙的感受,是过去杂食时从未有过的。
宗涛自制的美食
在低脂纯素的大框架下,我会根据身体状态灵活调整饮食:刚低脂纯素时,很喜欢喝蔬果昔,早餐便以大量蔬果昔为主,午餐和晚餐则以豆谷饭为主;后来为骑行“备战”,想摄入更多的营养密度,就把绿叶菜的量从一天500克增加到700克;再往后需要增重时,便减少蔬果摄入、增加豆谷比例(当然,每天500克绿叶菜的基础量始终保证),炒菜时还会将淀粉类蔬菜蒸熟压泥,加水调成浓稠的汁来炒,既丰富口感又助力热量摄入。
刚开始我在饮食上的“叛逆”,受到了亲友们的“质疑”:妈妈、姐姐以及骑友们都觉得这种饮食不靠谱,担心我的身体会越来越糟。但我始终相信“实践出真知”,没有过多争辩,只是默默坚持执行——我知道,等他们亲眼看到我的改变,自然会明白真相。
03
改变生活方式
身体肉眼可见地变强
好事多磨,刚开始低纯一两个月时,我的身体一直起起伏伏时好时坏,并没有特别大的好转,也许是所谓的“好转反应”。但之后,我的身体恢复就踏上了“快车道”:
睡眠:质量越来越好,不再被多梦、易醒困扰;
体重:稳步上升,从2024年9月17日到2025年7月,从48公斤增重到57公斤(最重的时候达58公斤);
病症:曾经痛苦缠身的小毛病(湿疹、头油重等),一点点消散,最终全部不药而愈——症状反复的频率越来越低,直至彻底消失;
隐疾:植物神经紊乱和尿酸高虽没特意复查,但身体的“体感”不会骗人,难受的症状全部消失不见。
宗涛参加“农信杯"第四届鲤乡福境·云端周宁自行车公开赛
践行低脂纯素后,我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内心常常充盈着孩童般的欢喜,更渐渐懂得——其它生命与人类一样拥有灵魂,不应被当做食物,更不应被杀害。
身边人看到我的改变后,不再阻止我吃低脂纯素,甚至在饮食习惯上受到我的影响,比如我爸妈,慢慢意识到鱼肉蛋奶、“三白”等精加工食物对身体不好,并在实际生活当中做出改变。
04
低脂纯素+运动
是最佳“合作伙伴”
记得刚告诉骑友我要践行低脂纯素时,他们都觉得这是个荒谬的决定。但一路骑行下来,我深切地感受到“植物基饮食不仅能提升运动表现,还能改善运动后的恢复能力”的精髓。因为植物基饮食通过提供大量的植物营养素(比如蔬果含有强大的抗氧化剂)来帮助机体恢复,这些植物性食物所独有的营养素,能够中和运动过程中持续产生的自由基,从而助力机体修复进程。
宗涛在布达拉宫前感恩陪伴他前行的车子
虽然整个骑行过程当中没有准备充足的供给,我并不一定每天都能吃到完全符合低脂纯素标准的整全植物性饮食,但我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可以说相当强悍(这一点,在讲到骑行表现时,大家应该能感受到),而且整个骑行过程中,我的体重基本没怎么变化。接下来具体讲讲我骑行路上的饮食安排。
通常,我会在前一天晚上到旅馆附近备好第二天的早餐:水果、无糖豆浆、藕粉这类方便又符合低脂纯素的食物。午餐和晚餐则会选择沿途的冒菜店或麻辣烫店解决——选好食材让店家烫熟,简单撒点盐就能吃得很满足。要是没看到合适的冒菜店或麻辣烫店,去水果店买一串香蕉,吃到饱。或者到便利店找配料表干净的麦片、荞麦片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保证体力的前提下,有时路上没合适的食物,我宁愿选择饿一顿,也不吃背离低脂纯素标准太多的食物。因为亲身实践让我明白:只有给身体对的食物,身体才会回馈你最好的状态。
宗涛骑行川藏线上的低脂纯素餐
眼下正是暑假时间,回想刚完成的骑行梦想,仍觉得像做梦一般。这段时间,我一边忙着骑车、看书学习,为即将到来的高三生活做准备;一边也在规划这学期在校期间的饮食——主食可以用电蒸锅预约煮,或者请妈妈提前帮我准备包好素粽子;蔬菜的话,回家后花几分钟煮一煮就行;水果则可以直接带到学校吃。
真心感恩低脂纯素,不仅给予了我健康的身心,更让我的骑行水平取得巨大的突破和进步;同时也通过非药而愈平台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伙伴,感恩您们相伴照亮我的成长路。
宗涛在理塘五彩经幡前的留影
最后想对身处快节奏、压力大的同龄人说几句:
不要执着过去或未来,要学会关注当下、活在当下——毕竟现在才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做事不妨少问收获、多问耕耘,因为过程本就决定着结果。
试着过减法生活,适当“清心寡欲”:少看电子产品,不要被网上繁杂的信息裹挟,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实践去验证一些信息的真伪。古代的经典著作都在阐明,知足少欲的生活方式更符合天道;若一味满足口腹之欲,很可能不小心就弄坏了“革命的本钱”,后患无穷。回归内心,自我察觉,征服全宇宙不如征服自己的心魔,真正的对手从来都是自己。
如果此刻的你在犹豫着要不要尝试吃素,不妨勇敢迈出第一步——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收获人生途中意想不到的惊喜。
-END-
【作者简介】
何宗涛,福建人,今年18岁,曾因身体不适休学一年。在践行低脂纯素后增重20斤,身心发生巨大改变。2025年5月20日至2025年6月18日,独闯川藏线并顺利完成骑行,以亲身实践印证:全植物饮食在身体自愈、提升运动能力及恢复身体机能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阅读】
*文章仅代表该文发布时期由之前的相关科学研究得出的判断和认识,欲知新近的研究成果可以关注最新发文或直播。
【郑重提醒】
本公众号案例为网友自发分享,平台发布仅用于知识分享之目的。
本公众号仅为分享健康理念,不能够替代任何药物或者医疗措施,请勿因此放弃任何必要的医疗手段。如有治疗需求,请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咨询,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饮食原则是方向性建议,需依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健康科普/康复案例/菜谱参考】
【搜索文章/回看课程/打卡学习】
整理 | 锦屏
排版 | 芳芳
校对 | 倩 好运
音频丨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