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腹地,有一个神秘国度 —— 土库曼斯坦。它的神秘程度,甚至超越了常被认为封闭的朝鲜,宛如一颗遗世明珠,散发着令人难以捉摸的气息。
难以踏入的神秘国土
在全球化浪潮中,多数国家大门渐敞,土库曼斯坦却反其道而行之。其签证政策堪称全球最严,申请签证,如同在茫茫沙海寻针,平均批准率仅 20%。即便手握申根等 “万能” 签证,在土库曼斯坦也毫无用处。
朝鲜近年已向友好国家游客打开国门,每年有中俄数万游客到访,土库曼斯坦却将绝大多数外来者拒之门外。若有幸获签,也并非能自由探索,游客全程需导游陪同,沿固定路线活动,稍有偏离,便可能触犯规定。这种对外来者近乎严苛的限制,让外界对其内部景象知之甚少。
被黄沙掩埋的历史
土库曼斯坦历史悠久,却常被外界忽视。公元前 6 世纪起,这片土地便历经波斯、马其顿、安息等帝国统治。在漫长岁月里,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融,留下诸多痕迹。5 - 8 世纪,匈奴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继入侵,使土库曼民族在融合中逐渐形成。15 世纪基本形成民族后,又在 19 世纪部分领土并入俄国。苏联时期,它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91 年才宣布独立。可由于长期封闭,这些历史故事鲜为人知,如同被黄沙掩埋的古城,等待外界发掘。
独裁统治的沉重过往
土库曼斯坦前总统尼亚佐夫,执政长达 21 年,其统治方式备受争议。尼亚佐夫自封 “土库曼之父”,在全国推行个人崇拜。阿什哈巴德市中心矗立着高达 100 多米的他的雕像,四周台阶众多。他的画像与雕塑更是遍布全国,机舱、广场、汽车内随处可见。
在他统治下,诸多荒诞规定出台。因自身吸烟患病,便禁止全国人民在公共场合吸烟;认为舞蹈、戏剧、车内听广播不利于国民成长,一概禁止;男性不许留胡子、长发,镶金牙更是违法。民众吃饭前还得默念祝他身体健康。尼亚佐夫死后,土库曼政府虽努力消除其影响,如拿掉钱币、大街上的头像,迁走中立塔,但那段独裁历史仍给国家留下深刻伤痕。
沙漠中的现代都市
首都阿什哈巴德,宛如沙漠中的奇迹。城市建设精美,公共设施齐全,物资丰富。然而,这里宛如一座空城,人迹罕至。街道空旷,偶尔有车辆驶过;公园美丽,却冷冷清清。市中心商店豪华,却少有人光顾。虽新总统上台后,民众生活改善,食品短缺问题缓解,但城市的冷清依旧。大街上,士兵数量远超平民,他们巡逻时对摄影师极为敏感,拍照随时可能被制止,让人感觉踏入禁地。
神秘的 “地狱之门”
除首都外,达瓦扎的 “地狱之门” 是土库曼斯坦另一知名之处。1971 年,前苏联科学家在此勘探石油,不慎钻到薄弱气田,设备与营地瞬间塌陷。为防有毒气体扩散,专家点燃气体,本以为几星期会燃尽,没想到这火竟烧了 40 多年,至今仍熊熊燃烧,形成巨大深坑,如同通往地狱的入口。周边厄本特村村民流离失所,居住在帐篷里,村庄荒凉,年轻人目光空洞,仿佛看不到希望。
封闭背后的思考
土库曼斯坦统治者推行封闭政策,原因复杂。一方面,消极适应复杂地缘政治,降低统治成本,在国际目光之外随性治理。另一方面,保护国家独立与文化纯洁。但在全球化时代,这种封闭也带来诸多问题。
国家虽凭借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为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教育,汽油价格低廉,可民众与外界接触受限,思想禁锢,国家发展也受制约。
未来,土库曼斯坦能否在保持福利同时逐步开放,打破神秘面纱,融入世界,仍充满未知。这个比朝鲜更神秘的国家,值得我们持续关注。